文/席波
10月24日,早晨五點起牀,原定六點坐車去都江堰,出發時已近7點。
車行大約一個多小時,都江堰市就到了。首先不是去景點,而是到了一個玉器購物點黃龍玉博物館。雖然沒有被逼着購物,但是耽誤了時間,還得硬着頭皮被洗腦,還是有些不爽。
九時許,電瓶車把我們送至南橋,集合後進入都江堰景區。
都江堰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在都江堰面前,我們感慨這偉大的工程所給予四川人民所造就的福祉,更感慨於它的綿長不朽與永恆常青。
參觀完伏龍觀、離堆、飛沙堰、內江、外江、魚嘴、分江亭等景點,我們去欣賞一場盛大的實景表演放水大典。
古時,每到冬季,人們便用榪槎和石龍築成臨時石堰,使岷江水或入內江,或入外江,然後淘修河牀,加固河堤,這就是歲修。到了清明時節,舉行既隆重而又熱烈的儀式,祭奠李冰父子,祈求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然後拆除榪槎,讓滾滾岷江水流入內江,灌溉成都平原千里闊野。這就是放水大典,這是川西平原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
而今天的放水大典,是每天都要在都江堰魚嘴旁的道解都江堰劇場進行的一場實景演出。由序幕放水大典、秦漢之春、唐宋之夏、明清之秋、當代之冬、尾聲拜水感恩等幾幕構成。
演出講述着古往今相來天人合一、安適和諧的川西平原生活,詮釋出岷江水的温柔與剛烈,表現了天府之國的寧靜、悠遠與巴適,展示了都江堰的千年文化底藴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畫卷。演出內容豐富多彩,場面大氣磅礴。
從劇場出來,拜水感恩的畫面依然在腦海中不斷閃現……
午飯後,我們前往下一站青城山。
青城山是全球道教全真道聖地,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名",也是全國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我們到達青城山的時間是13時30分,導遊給我們留了二小時的遊覽時間。
我們從左路上山。
在雨霧朦朧中,我們沿着崎嶇的山路拾級而上,山路旁古木參天,蓊蓊鬱鬱,高聳雲天。山路上不時就會閃出一個個小亭,既可以歇腳小憩,也可以遮風擋雨。
左路的第一處景點應該是天然閣了,這是道長們以枯樹作為柱子,留皮帶節,以樹皮蓋頂,樹根為凳,用枯枝和古藤裝飾修建的一處涼亭,涼亭上下三層,闡釋着道家的思想。
經過引勝亭,再攀爬一段陡峭的台階,我們到達了天然圖畫。
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亭,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這裏風景優美,確有置身畫中之感。
從天然圖畫出來,有一段下山又上山的行程,途中有一處頗為險峻,右側是峭立的石壁,石壁上遍佈青苔,水珠不斷順青苔滴下來。左側是陡峻的山谷,如果不是因為樹木繁茂,真不敢俯視。
經過山蔭亭和凝翠橋, 便到了五洞天。
這是一處極為幽靜的地方。古木參天,崖壁聳立,峽谷幽深,洞穴森然,是極佳的道家修煉之地。史載有五嶽丈人寧封子、岷山真人容成公等修道於此。
從五洞天上行,不久,就到了天師洞。
傳説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看到這裏深幽涵碧,便在此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發祥地之一。
天師洞又稱常道觀,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觀,也是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天師洞附近景色幽麗,東有三島石,巨石矗立。民間傳説,張天師降魔時,見此石擋路,遂拔劍劈之,裂成三塊,如今仍刻有降魔二字。
天師洞往上不遠,就是祖師殿。
祖師殿原名清都觀,又名洞天觀,始建於晉,明末被毀 ,現存殿宇建於清同治四年,因供奉真武大帝和三十祖師,又名祖師殿。這是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背靠軒轅峯,面對白雲溪,環境十分清幽。
游完祖師殿,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沒有繼續遊覽,而是順原路回到山下,乘車去往青城山後山的街子古鎮。
街子古鎮位於成都市崇州,在崇州西北的鳳棲山下,與青城山後山相連。既得靈山秀水之惠,又有唐代古剎之佛氣。
我們到古鎮時已近黃昏。我們從唐求雕像廣場出發,從御龍橋邊,沿着青石板路,走過一處處低瓦檐、木門板的川西民居,古房子、古玩鋪、鐵匠鋪、茶葉鋪接踵而過,清澈的河水在村邊汩汩流淌,純樸而古雅。在古遊藝場,可以體驗古人射箭、木球、過獨木橋等活動,也可以進到農家院,實地觀察當地民俗民風。
而給遊客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得算當地的小吃了。在小吃街上,各種小吃琳琅滿目,令人應接不暇,讓人流連忘返。軍屯子鍋盔酥脆鮮香,葉兒粑醇甜爽口,鴛鴦涼粉酸爽嫩滑,湯麻餅香甜可口……如果不能多吃幾樣小吃,那真是枉來街子一次了!
從街子出來,太陽已經落山了。在落日的餘輝中,我們告別街子,告別青城山,留下無盡的留戀……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