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隱居之地,“仙人遺糧”被做成永嘉麥餅了!

陶弘景隱居之地,“仙人遺糧”被做成永嘉麥餅了!


  “山行一百五十里,人家雞犬如桃源。上有太古白石洞,中是羣仙煉丹壇。”大若巖真誥巖旁溪山秀水縈繞,蒼林翠竹掩映。名山幽谷,窮里曠野,古來是道家煉丹之地。南朝梁陶弘景隱居於此,採本草,煉丹,修書。   


期間,一種葉似箬竹,根如生薑的本草引起了陶弘景的注意。黃色的根成塊堆疊綿延,金燦燦,圓鼓鼓——它叫黃精,因具有補氣、安神之功效,被作為煉丹的一味藥材。

陶弘景隱居之地,“仙人遺糧”被做成永嘉麥餅了!

  2021年4月,“鄉遇·鄉味”藥膳館落户大若巖鎮。經過近一年的嘗試,藥膳館將於今年五一正式開館迎客,如今已推出數十道藥膳,均以當地野生藥材為原料。其中 ,引起筆者興趣的是一道黃精餅。黃精從道家養生品搖身變為一道藥膳美食,期間,它經歷了什麼?黃精被稱為仙人遺糧又有何説道?

以藥制餅,傳承長壽文化

  雲崖採藥的陶弘景為大若巖留下了“康養文化”的種子,陶公洞香火相續,但特色康養產品卻難以為繼。這一“痛點”讓容大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負責人潘秋嶽心有所思。“我們永嘉是中國長壽之鄉,想要以長壽鄉為基礎,結合特色山水資源,打造特色康養品牌。”

  楠溪山水的優越性孕育了堪比黃金的藥材“黃精”,它生長於山岙陰涼處,一年只長一小節,是一種稀缺、珍貴的草藥。人們叫它“野山姜”,也叫“雞頭參”。這一補中益氣,老少咸宜的野生草藥很快得到了潘秋嶽的青睞。

  2021年4月,全國首家“黃精餅”製作落户大若巖鎮“鄉遇·鄉味”藥膳館。走進藥膳館,蒲團、木地板、紅木桌,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據瞭解,鄉遇·鄉味藥膳館以永嘉社區學院發行的《永嘉藥膳》為藍本,研發永嘉野生黃精系列健康特色藥膳和特色便捷的藥膳小吃,如今已推出數十道特色藥膳。藥食同源,是食養的一大特色。餐桌上金燦燦的黃精餅冒着熱騰騰的香氣。潘秋嶽介紹道:“黃精餅選用楠溪江野生小麥、野生黃精粉,外形似餅,也是對永嘉麥餅文化的傳承。”

陶弘景隱居之地,“仙人遺糧”被做成永嘉麥餅了!

  野生黃精研磨、與野生小麥粉糅合,經過傳統的和麪、接面、揉麪、醒面過程,發酵成鬆軟可口,老少咸宜的“黃精餅”。“聞起來是一種奶香味”,“焦脆的外表,鬆軟的,有嚼勁的內饃”,“味道好又滋補”,不少食客對此讚不絕口。

  切成小瓣的黃精餅側面看起來蓬鬆如蛋糕,表皮金黃酥脆,吃起來並沒有草藥的味道,奶香、麥香濃郁。不過,一個可口的黃金餅具有的養生功效可不容小覷。“養陰潤肺,護肝利膽”,“滋養腎精,補腎壯陽”,“降糖降脂,調理三高”“強筋壯骨,延緩衰老”“改善睡眠,增強體質”“防脱生髮,烏黑亮髮”“滋養陰津,補益脾胃”。難怪《本草》有言:“黃精為食服要藥,故別錄列於草部之首,仙家以為芝草之類,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謂之黃精”。

陶弘景隱居之地,“仙人遺糧”被做成永嘉麥餅了!

  溪山之間,認識黃精之人並不多。將“黃精”從“道家康養文化”中打撈出來,以“餅”為包裹,重新煥發生機,是潘秋嶽的創舉。2021年的温州文博會上,楠溪黃精餅首次亮相就成了“爆款”,日均銷量500多個,五一當天更是銷出了1000多個,也接到了多個文博會參展單位的合作意向。去年重陽節,潘秋嶽走進巖頭霞美村,為老人送上楠溪黃精餅。

陶弘景隱居之地,“仙人遺糧”被做成永嘉麥餅了!

  “楠溪江的山山水水間生長着豐富的野生藥材,其中不少可作為健康食材。如對黃精餅的製作,於開發永嘉藥膳這個大課題而言,我只是開了個頭,希望更多的業內人士和投資人加入這個團隊,共同挖掘長壽康養文化資源,助推永嘉鄉村農旅經濟振興發展。”

  這是在市區工作卻心寄家鄉發展的潘秋嶽的追求,她希望通過創建一批特色康養品牌,為永嘉長壽文化的傳播盡一份綿薄之力。

  此時的她,眺望遠山,楠溪的雲霧浸潤葉片,山澗清泉滋養着根系,溪山之間有數不盡的草藥精靈,守護着兩岸的人家。身後,是她和她的團隊精心創建的藥膳館和藥材展示館。

仙人遺糧,堪比藥中黃金

  黃精餅在齒頰留香,在它的餘味中,開啓一段對黃精“前世今生”的探尋之旅。

  中醫認為,土是五行的中心,黃是其代表顏色,而道家的修煉故事裏也總少不了黃精。西晉張華的《博物志》中記錄了一段對話,黃帝問天姥:“天地所生,豈有食之令人不死着乎?”天姥曰:“太陽之草,名曰黃精,餌而食之,可以長生。”

陶弘景隱居之地,“仙人遺糧”被做成永嘉麥餅了!

  棲身楠溪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尋山涉嶺,見懸崖上,山岙邊,陰涼險峭之地多長黃精,如獲至寶,他欣喜地記錄下:“黃精今處處有。”研究藥性之後,便將黃精編寫入《名醫別錄》。這是黃精第一次進入醫典,也從道家養生品變為普羅大眾都能接受的“本草”良藥。《名醫別錄》有載:“黃精,味甘,平,無毒。主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

  黃精被陶弘景譽為“仙人遺糧”,在道家傳説中佔據一席之地。《續神仙傳》記載:“朱孺子,永嘉安國人也。幼而事道士王元真,居大若巖,深慕仙道,常登山嶺,採黃精,服餌。”道家流傳着一個採藥童子——朱孺子在大若巖隱居,口服黃精,偶然飛昇成仙的故事。

陶弘景隱居之地,“仙人遺糧”被做成永嘉麥餅了!

  相傳道士王玄真“居大若巖下,服菊花及餌黃精十餘年。”朱孺子拜其為師,學道修仙。一日採藥時,朱孺子遇見兩隻小花狗在枸杞叢中嬉戲跳躍,樣貌輕捷,渾然不似山中之物。倍感驚異的他,放下采藥的工具,前去告知師傅王玄真。王玄真聞訊趕來,和朱孺子一塊兒等候。不多時,兩隻小花狗又出來嬉戲跳躍,活潑如常。二人逼近小狗時,小狗鑽卻進枸杞叢下不見了,只見消失處有一叢茂盛的枸杞。王玄真和朱孺子共同挖掘那叢枸杞,挖到了兩塊枸杞根。根的樣子酷似兩隻花狗,堅硬如石。

  師徒二人把它洗淨拿回來煮。朱孺子添柴看火,整整三個晝夜沒離開灶邊。他試嘗那湯汁的味道,不斷地嘗,不斷地吃,等到發現兩塊根煮爛了,就告訴王玄真。師徒二人一同慢慢嚼根,不多時,朱孺子輕身騰飛,躍到了對岸的山頭。後來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人們將登仙處稱為“登仙石”,如今屹立如柱的登仙石就在陶公洞景區,而對面的那座山為“童子峯”。王玄真吃掉了剩餘的根,並未成仙,但得長壽,人們不知道他活了多久,只知道他隱居陶山,進出打獵的獵人偶爾能見到。

  黃精與“養生”的淵源在似真似幻的傳説中結下。

陶弘景隱居之地,“仙人遺糧”被做成永嘉麥餅了!

  “掃除白髮黃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古今詩詞中讚譽黃精延年益壽之功的佳句良多。然而黃精往往長在背陰山崖之處,極為考驗採藥人的耐心。帶着新鮮泥土的黃精需要將須摘掉,沖洗乾淨。採藥人往往在傍晚支起爐火,將難得的山中野貨“黃精”切成小塊蒸熟,第二天攤在竹匾上,放到太陽底下曬。待曬乾一遍後,又要將其裝進飯甑裏蒸,經過九蒸(煮)、九曬(烘)後,黃精原本麻澀、刺人咽喉的口感消失,顏色也由第一遍蒸曬後的淡黃色,漸變為黑色。

  《本草綱目》中提及:黃精泡酒可壯筋骨,益精髓,變白髮,治百病。黃精酒的做法也有流傳“用黃精、蒼朮各四斤,枸杞根、柏葉各五斤,天門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擔,如常釀酒,飲。”這種看似平平無奇,似土豆、如生薑的植物,泡酒後具備延年益壽、保持青春的功效,傳統中國的醫道佛儒乃至皇家,均與此發生着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尤其是寒冷的冬日,一杯黃精酒下肚,血液暖至全身,回到指尖。

劉靖靖/文  記者 金賽芳/攝

部分照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13 字。

轉載請註明: 陶弘景隱居之地,“仙人遺糧”被做成永嘉麥餅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