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Stop
巷不在深,有名則靈。在鼓樓區,就有一條這樣憑名字就可以震天的巷子,它叫:能補天巷。
能補天巷位於冶山歷史文化保護區內,與湖東路對接,它僅有數百米長,呈“Y”字形,巷內有許多居民樓。
巷子雖然不大不長,但是乾淨整潔,路面很平。
巷道兩側種着高大的喬木,綠樹引人沿着整潔的道路蜿蜒而行。
能補天巷的名字,來源於一個傳奇故事。
據説古時,有個閩北秀才鄺繼聰來福州科考 ,住在這小巷裏。有一天下大雨,鄺秀才看到一羣螞蟻在水中掙扎,於是他便撿了根樹枝放在地上,讓螞蟻爬到樹枝上避水,因而救了這些螞蟻。
考試結束後,鄺繼聰的文章得到了考官的賞識,然而考官卻發現考卷上有個錯字,“天”寫成“大”了。按規定,有錯字的不能錄取,考官也很遺憾。可後來,考官又翻看卷子時,驚奇地發現“大”字變成“天”字!考官再仔細一看,原來上面的一橫是由螞蟻排成的,考官就把螞蟻拂掉了。
第二天考官再翻看卷子時,發現螞蟻又把一橫補上了!考官驚奇地把鄺秀才叫來詢問,知道了緣由,認為此乃天意,就錄取了鄺秀才為舉人。
第二年,鄺繼聰進京會試,中了進士,回福建做官。路過福州,還住在小客棧,當地長官派下屬請鄺繼聰到驛站住宿。鄺繼聰想,當初不是住這小店,哪有我今天?就説:“燈籠雖大無斤兩,秤錘雖小壓千斤。大小豈能定功過,須知此地能補天,不必了,我就住在這裏。”
下屬只好告辭,長官問鄺繼聰住在何處,下屬轉述時,只記得鄺繼聰最後那句話,就順口回答説:鄺繼聰住在“能補天”。此後,這條巷子就被稱為“能補天”了。至今,這條巷子還存在,還是叫“能補天”……
關於巷名由來的這個故事已經在2011年的時候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螞蟻報恩”這個關於善良與感恩的美好故事也在巷內代代相傳,成為人們教育下一代的教材。
行走在巷內,可以看到牆上有青石板刻着古香古色的連環畫,每幅圖上都注有文字,生動地講述了"補天"的故事。
作為民間故事,雖然聽着匪夷所思,鄺繼聰這個人是否真的存在也難以考證,不過傳奇中提到鄺繼聰考試的貢院就是現在的中山堂及其周邊範圍,距離能補天巷很近。
也有的説這個巷名跟女媧補天有關。清《閩雜記》中有一則文章提到:“福州督標中營參將署後巷,名能補天,以巷中有女媧廟也……”説的是巷中有女媧廟,因此取巷名“能補天”,這個應該更準確些。
夜色初降時分,能補天巷外車水馬龍,巷裏卻顯得寧靜幽雅,這是這條小巷最可愛的時節。天光未完全轉黑,牆上的燈火已經細細勾勒出白牆黛瓦間的細節。
在鼓樓區,老街巷整治是精細活。能補天巷在經歷了整治之後,街道裝潢變了模樣,青石為基的粉牆,牆上有精緻的浮雕,變電箱披上了“綵衣”,巷道內有依勢而生的綠植……
巷內原來的風貌依舊,小巧的便利店、每天早晚熱鬧的校園、散步的老人、遛娃的父母……濃濃的生活氣息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來源: 家在鼓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