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座低調小縣城,有中國現存最好的宋代城牆,壯觀還免費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休閒

沒去壽縣之前,你若問我中國保存最好的古城牆在哪?我會説是西安或南京。

來過壽縣之後,再回答便會猶豫,因為我見識到了中國古城牆中的“奇蹟”,一座默默低調卻又沒法讓人忽視的城牆,它就是壽縣古城牆。


很難想象,一座小縣城竟有如此恢弘又完整的古城牆,可轉念一想,似乎也只有縣城才可能擁有。許多城市都有過古城牆,只是妥協於發展而拆除掉了,美名曰“時代之殤”,典型例子便是北京。


而縣城發展較緩,古城牆反而可以發展旅遊業,只是若想修建恢弘的古城牆,古時要有一定的地位,而壽縣恰巧滿足了這些條件。


壽縣別稱壽州,歷史上4次為都,10次為郡,是楚文化的故鄉,安徽第一批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它便是其一。

壽縣地處安徽中部,淮河中游南岸,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從秦滅楚到抗日戰爭,壽縣發生了17次大規模的戰事,享譽盛名的淝水之戰就誕生於此。鑑於地位和兵事,一座恢弘古城便必不可少了。

壽縣古城牆始於宋朝,1077年時重建, 明清時雖多次修繕,但主體結構仍在,傳承至今已有900多年,成了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宋代古城牆,並於2012年被列入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明清城牆”項目。

鐵打的壽州城

古城牆不算大,周長7147米,高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氣派十足。汽車從南門駛入時,雄偉恢宏的古城牆緩緩映入眼簾,將我帶進了這座悠久古城。

老城區內沒有高大建築,不知是不是刻意為之,多為兩三層的磚房,漫步其中,宛如回到了幾十年前的城市。城區內有許多古蹟,報恩禪寺、文廟、清真古寺,烏黑柱廊,古樸大氣,將老城區變得活色生香。

因為離住宿近,我率先來到了北門,此門叫“靖淮”,“靖”有平定安寧之意,因壽縣面臨淮河,水患不斷,以此希望淮河平靜安寧。

古城牆有四座古城門,分別為:東門賓陽,南門通淝,西門定湖,北門靖淮,每座城門名稱都有其寓意。

南門通淝,是因護城河與淝水相通,象徵舟楫往來,商貿繁榮,賓朋四海,取名“淝通”;賓陽則是因東門最先迎接着太陽,是萬物生長的貴賓;定湖是因面對壽西湖,希望湖泊水波安定。

四座城牆皆有保存完好的甕城,牆基以塊石圈砌,中間以黏土夯實,外壁覆蓋大塊青磚,磚石縫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漿加以填灌,堅實牢固,固若金湯,怪不得能保存900多年,被譽為“鐵打的壽州城”。

仔細瞧石磚上,會發現“建康許都統造”一類的字樣,這是南宋時的官員重修時刻上去的,為城牆誕生於宋代的佐證。

城牆上設有跑道,靠近城內一側種有草地,閒暇時很多居民會來城牆上散步、跑步,體力好的可繞城一週。城樓可登上去,之前收門票,現在取消了,登上城樓可眺望壽縣的佈局,因為沒有高樓遮擋,視線可以看得很遠。

中國絕大多數古城牆都褪去了防禦功能,只有壽縣古城牆依舊處於防洪的第一陣線,這也是我稱它為古城牆中“奇蹟”的原因。


堅守防洪的古城牆

在北門靖淮城基上,有一個褪掉了顏色的“圵門”二字,一不小心容易看成“北門”,其實這個字念“蕩”,它的寓意正和城牆抗洪有關。

《周易》裏北方屬水,而土能克水,圵為土字旁,意思又為高處的田地,因而便將北門稱為圵門,希望這處高處城門能遮擋洪水。

壽縣古城牆的確沒辱使命,歷史上多次將洪水擋於城牆之外,讓居民免受洪澇之災。遠的不説,今年暑期南方洪災頻發,壽縣就因古城牆而得以免災。

為了抵禦洪水,壽縣修建古城牆時下盡了功夫。

城牆底部有高3米、寬8米的護城石堤,為整個城牆增加了一道堅固防線,頂住了洪水對城牆根基的直接衝擊。而北甕城門朝西,西甕城門朝北,又避免了洪水對甕城門的直接衝擊。此外還有涵洞、月壩、內城河、雲梯等防洪設施,可謂“科技感”滿滿。

當雨水過多時,城牆的涵洞又將雨水引流到外護城河,避免形成內澇,遭遇洪水時,又可自行關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倘若洪水長期圍困,城裏人吃水怎麼辦呢?沒關係,城內四角處設有內城河的蓄水塘,來解決居民用水問題。

這些古老智慧,守護了壽縣人幾百年的時光,哪怕城外洪水滔天,城內依舊正常生活,當地人甚至還到城牆外的洪水中洗衣服,樂觀心態讓人羨慕。我們常誇讚歐洲下水道多麼好,相比起來,壽縣古城牆更為優秀,它值得更多的讚譽。

這就是壽縣古城牆的魅力,它像是時光的遺珠,述説着曾經的輝煌,又像是堅韌的衞士,守護着一代又一代壽縣人。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壽縣老城區,城牆不收門票。

交通:可乘坐高鐵到壽縣站,打車或坐公交到市區;市區內公交較少,建議騎車或打車來往。

全國各大城市的免費景點都在這裏哦,關注作者:林清鹿,即可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