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算起中國的古都,那麼在西安、南京之後,北京也必然榜上有名。北京又稱燕,歷代都作為我國北方的政治中心看待,是古九州之一的幽州。在遼代,北京被稱為燕京,是在興盛之地上京之外的陪都。到了元代,北京被稱為“大都”,明滅元后改名北平,永樂年間又重新成為了中原王朝的首都。
永樂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決定在北京城修建一座雄偉的宮城,於是以南京的皇宮為藍本,從永樂四年到永樂十八年,足足修了十四年整。這次興建為北京的故宮奠定了基礎,此後的歲月裏,這座宮城還經歷了多次修繕和擴建。
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為止,紫禁城裏一共生活過24位皇帝。明末清朝入關之後,也基本上沿用了明代的紫禁城,只是把李自成逃離時焚燬的建築修復了。可以説,紫禁城作為皇家的居所和王朝的威嚴所在,統治者相對於圓明園這樣的皇家園林明顯更看重紫禁城。
圓明園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聯軍的入侵,侵略者對其進行了瘋狂的搶劫和破壞,最後還公然放火燒了這座美麗的園林。在那之後,清政府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同治皇帝曾經想過修繕圓明園,但由於開銷過大,最後只得作罷。
圓明園的劫難還不止於此。在之後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圓明園的西苑再次受到洗劫,清王朝已經無力迴天。加之軍閥混戰時期,北京的老百姓和軍人都在圓明園裏公然搬運建築材料,這座優美的皇家園林最終化作了面目全非的一片廢墟。在抗戰時期,北平曾經淪為日軍佔領區多年,可為什麼日軍沒有毀掉故宮呢?他們心裏有一個小算盤。
首先,在日軍全面侵華之前,日軍就已經蠶食中國東北多年,一手炮製了“九一八”事變。所有人都明白,日軍的野心絕不止於侵佔東北,北京作為中國北方的門户,曾經又是都城所在地,一定會成為日軍最先下手的地方。
於是,故宮中的珍寶早在日軍全面侵華之前就開始向南轉移,從1933年開始,國民政府建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將紫禁城文物分批先運到上海,再逐漸搬到南京。所以在日軍佔領北平之後,故宮中的珍寶已經所剩無幾,並沒有什麼劫掠的價值。
此外,日本為了鞏固在中國東北的佔領和統治,讓被趕出紫禁城的末代皇帝溥儀在東北做了“偽滿洲國”皇帝,作為中國的“合法統治者”。而紫禁城作為滿清的宮城,自然要顧及偽滿洲國的形象,不會在明面上毀壞。
對於日本人來説,這些空空如也的宮城無疑可以樹立自己在佔領區的形象,於是依舊保留了故宮博物院的名號,甚至還痴心妄想着在佔領整個東亞之後,把故宮作為天皇的宮城,當然這種想法也是狂妄至極。加之當時故宮仍舊有一些文物保護人士據理力爭,保護故宮安寧,不讓日本人插手故宮事務。
日軍見故宮沒有什麼經濟價值,便也就放任自流,沒有刻意毀壞了。但故宮在淪陷時期一直破敗不堪,直到新中國成立,這座珍貴的國家博物館才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