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倪熊
我們是因緣際會的湊熱鬧,劉總是恰巧清華MBA的同學會,所以去車邏的茫然很純粹。
車邏地處長江三角洲,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高郵的南郊大門,向南,去揚州、去江陰,無論是水路還是陸路,車邏都是必經之路。
過去有陣子迷汪曾祺,讀他的《木香花》:“……從運河的御馬頭上船,到快近車邏,有一段,兩岸全是木香,枝條伸向河上,搭乘了一個長約一里的花棚。小輪船從花棚下開過,如同仙境。” 車邏,在汪老心目中的美是夢幻的。
車邏是個千年古鎮,自古以來就是揚州運河重鎮之一,相傳秦始皇在高郵置郵亭,高郵因此而得名;從高郵向南御駕親征坐車巡邏到此,故名車邏。南宋莫名其妙改名車樂,不知何故。清朝時正式易名為車邏,李鬥《揚州畫舫錄》記載,乾隆皇帝下江南,曾“閲看高郵東地南門車絡大壩處河道堤工……”“車絡”即為“車邏”,一直沿用至今。
古車邏鎮有一以老子、孔子、孟子取名的三聖庵和分別坐鎮東、南、北三個角的三座土地廟,令人詫異的是,居中的“三聖庵”不掛老子、孔子、孟子像,供奉的卻是如來、觀音、地藏王、四大金剛等20多尊佛像,有禪房20餘間,一口深井,庵內香火很旺,有一寶物“金字塔”,傳説“高郵寶塔尖又尖,車邏寶塔不現天”。
在清雍正年間,此處曾設立義學,前來受學的孩子近百人。解放初期車邏小學設在此處,校內有個亭子叫“車樂亭”,柱上對聯:車載千年佳話,樂道三聖靈光。嵌名“車樂”,雖不工整,但含“車邏”、“三聖”之意。
在我們眼裏,車邏作為鎮不算大,但過去竟然曾建過市。古時候車邏乃州邑重鎮,原則上是因為水。車邏位處運河要津,地當水陸交衢,地利、物豐、景美、風淳,素為史冊稱道。從前流傳兩句話:“買不到的東西車邏買,賣不掉的東西車邏賣”。每隔5天就是一個集,小販從四面八方會聚在老街上,滁縣、六合、送橋、天長、東匯、樊川、張家莊,靠近的人是行走,遠道的就是航船,趕集的人早上4點就開始喧譁,一直到天黑了才收攤,很多人依稀記得童年是在嘈雜的小販吆喝聲中度過。
車邏古街老街上曾經聚集了南北乾果、日用百貨、八鮮魚行、陸陳糧棧、飯店面館,百餘家店鋪,店門對店門,店鋪靠店鋪,地攤緊挨着地攤。幾百年過去,如今只能隱約聽到運河上往來船隻的鳴笛聲,這裏已經失去昔日的繁華,沒有一家商户,只看到幾户人家門前晾曬着臘肉和棉被,幾乎找不到任何繁華的痕跡。
古時候的車邏段運河又多次決口,多次驚動朝野,史書多有記載。車邏雖然緊靠運河,也是水網地帶,但多為高田,灌溉相當艱難甚至悲壯慘烈。後來高郵大興水利,實現了自流灌溉,也是車邏先搞起來的,從此才把農民拯救出來。
現在車邏最有名的是五金機械加工,隨着長三角地區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對五金機械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大,越來越多的車邏能工巧匠開始下海,一個個以五金機械加工為基礎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在車邏遍地開花,多多少少算是給曾經的面子略略施抹了些許薄粉。
我們浮光掠影,也算走過路過不去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