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説,“姓”是個既重要又嚴肅的話題,每個家族的姓氏都可以追溯源頭,也能查找演化的過程,時間可以越過千年,由祖輩代代傳承下來的姓氏,成了聯繫古今的唯一紐帶。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看重姓氏文化,在中國初次見面,所談論的話題肯定是“您貴姓?來自哪裏?”如果是同姓之人,親切感自然而生,而且姓氏還能區分身份地位,如熟人朋友可以在前面加一個“老”字,如老李等;,而對於有聲望的人,又可以在姓氏後面加一個“老”字,如錢老,表示尊重;當了現在,經濟發達了,加個“總”字就能體現社會地位了。
姓氏的來源有很多種,其中封地屬地最多,在古代,被分封在哪裏,往往就會以該地為“姓氏”,比如姓“衞”,曾經有一個分封的衞國。另一種是賜姓,封建社會皇帝為尊,為了表示重用,表示嘉獎,會根據具體情況為立了大功的人重新賜一個新的姓氏,一般跟皇帝同姓,像鄭成功就曾因為被南明皇帝賜為“朱”姓,而被尊稱為“國姓爺”。
每一個姓氏,都有一段獨特的歷史故事。但是,現在的人卻越來越不重視姓氏,甚至因為一些客觀的原因,而總想着放棄自己的姓氏,如有姓“幹”“叫”的人為了生活的便利,就想着要改掉流傳了幾百上千年的姓氏,這是不合理的,卻又顯得無可奈何。畢竟,失去了祖宗禮制的約束,又不能用法律來限定。
一般來説,隨着時代的變遷,有些姓氏造成了生活上的困擾,或許可以改了,如在古代也有為了避諱而改姓的情況。但是如果僅僅因為個人喜好,而更改姓氏,這就算得上數典忘祖了。這種例子也不是沒有,如“肥”和“胖”這兩個姓氏就有很多女性唯恐避之不及,畢竟我們所生活的是一個以瘦為美的時代,聽到“胖”和“肥”都會給人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如果你是妙年女子,有人叫你“胖小姐”“肥小姐”,相信大多數人會暴跳如雷。但是它們背後卻承載了很多歷史,甚至是辛酸。
肥姓,最早的記錄是在戰國。相傳,這位姓“肥”的祖先並不肥胖,而是一為大賢人,相當有能力,他輔助趙國的武靈王,使得趙國成為一方霸主,甚至還很有正義感,在宮廷變亂中,他還保護了趙惠文王,可以稱得上文德兼備,這才被封到肥鄉,成了“肥”姓的祖宗。説實話,有這樣一位銘記史書的祖宗,怎麼説都應該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吧。
而“胖”姓卻更加艱辛多難了,相傳明朝末年,各種揭竿而起的人很多,像李自成等,後來又有清朝入關等等,崇禎皇帝自縊後,大明的江山就只剩下南方了,史稱“南明”,其中一個朱姓王爺十分痛惜,憤怒地把自己一支改成了“胖”,意思是大明朝只剩下一半了,以此為激勵。當然,也有人認為,從朱改為“胖”,也是為了避免被追殺,不得已而為之。不過,不管怎麼,“胖”姓是大明朱家後裔無疑,尤其是到了現代,人口普查後發現,姓“胖”的人已經大大減少了,只有不到
2000
人了,在這些人之間,有些在河北、四川、東北,更有些人在海峽對面的寶島上,由此而言,它不僅見證了大明的辛酸,同時也證明了海峽兩岸本是一家的事實。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民俗專家擔心“胖”姓遭女性討厭而讓這一重要文化例證消亡,故而建議不要改姓,尤其是“胖”姓,可是會聽從的人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