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亙古不變 那麼日新月異
光明日報記者 劉華東
夕陽西下,排着隊的牛羣悠悠漫步湖畔。晚風送來雪山的清涼,吹得經幡簌簌作響。晝與夜此刻在這裏交替,讓天地為之絢爛起來。
這裏是扎日南木措,這裏是世界屋脊,這裏是西藏。
阿里地區噶爾縣“康樂新居”易地扶貧搬遷點,嬉鬧玩耍的孩子們。光明日報記者 劉宇航攝
西藏是動態的。一山見四季,十里不同天。看遠方,或豔陽高照、黃沙漫天,或風雷激盪、雨雪霏霏,或雲開雨霽、金光萬丈。看眼前,是撒歡的藏野驢、反芻的犛牛、跳躍的藏羚羊,還有那不時從自己“別墅”裏探出頭的兔鼠、飛奔一路煙塵絕的蜥蜴……靈動的西藏使人目不暇接。
沿着317國道在阿里地區驅車行進,不時可以見到野犛牛和藏野驢等珍稀野生動物。光明日報記者 劉宇航攝
西藏又顯出靜態。高原的風吹拂了千萬年,拂過億萬年來靜默矗立的雄偉峯羣,吹皺鏡子般聖潔的深藍色湖面,吹過文成公主傳授耕織的田地、古格王國輪迴的廟宇,吹進羣眾易地扶貧搬遷的小樓新居。物換星移間,這片土地沉默不語,只有千年禪唱依舊,靜默的西藏讓人一眼萬年。
昌都市洛隆縣青稞種植基地旁歡笑的藏族同胞。洛隆縣有着“藏東糧倉”的美譽,盛產優質青稞。光明日報記者 方曲韻攝
日月闊步天宇,江河行經大地,層雲錦織萬里,暮雪灑滿千山。自然之力給了這塊土地格外的恩寵。湖與天一色,雲與山共白,神秘聖潔、莊嚴虔誠,將西藏匯成一首詩。
位於拉薩市西北部的拉魯濕地景觀。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攝
如今,這片蒙自然眷顧的土地,正迎來千年鉅變。
牧民們走出氈房,搬進新居;小夥子放下繮繩,握起方向盤;姑娘們坐在辦公桌前,熟練操作起電腦;年輕人打開手機,愜意點着外賣。高原小城綠樹成蔭,風沙掩門成為過往;輸電鐵塔串聯起羣山諸峯,再難聽到柴油機發電的轟鳴;鹽羊古道的荒草還在枯榮着千年風霜,一條條天路早已縱橫雪域高原……當“電子商務生活,打造優質時代”的廣告語爬上高原邊境小鎮的磚牆,現代文明的各種元素,正巧妙融合到千百年來的生活習慣中。
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準備出門走親戚的藏民在自己家的汽車裏。如今小汽車已進入西藏廣大城鄉居民家中。光明日報記者 郭紅松攝
這片古老高原上的人們,也在適應着各自的新角色。居無定所的放牧人,成為用腳步丈量祖國邊境的巡邊隊員;棄掉獵槍的獵户,成為奔馳在無人區的自然保護區管護員;連草與菜都分不清的打工仔,成長為在4800米海拔種瓜種菜的高原新農民;求學歸來的年輕人,變身為家鄉直播帶貨的網紅主播……
日喀則市薩嘎縣昌果鄉,護邊聯防隊集結出發。由75名當地牧民羣眾組成的護邊聯防隊,與昌果邊境派出所的民警一起,櫛風沐雨守護在高原草場,披星戴月跋涉在雪域深谷,默默堅守在雪域邊防線上。光明日報記者 劉宇航攝
一切都是那麼亙古不變,一切又是那麼日新月異。
在這裏,時間彷彿一首悠悠唱響的歌,新時代裏跳動着的音符,鐫刻着這代人在變與不變裏的生活印記。
山南市隆子縣聶雄標準化奶牛養殖基地。光明日報記者 郭紅松攝
那曲市聶榮縣色慶鄉多種經營合作社工人正在勞作。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攝
日喀則市謝通門縣一見則喜生物科技示範園內,金耳出菇室的工人正在工作。光明日報記者 章文攝
林芝市米林縣,打籃球的藏族青少年。光明日報記者 郭紅松攝
一如鏡頭記錄下的這山、這水、這小城,還有小城裏孩子們的一張張笑臉。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30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