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峯!他們將在峯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峯頂測量工作。
2020年5月25日,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峯60週年紀念日,今年也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佈珠峯高程的45週年。
次落 攝圖文來源:中國登山協會
珠穆朗瑪峯(簡稱珠峯)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峯,同時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峯,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母象”的意思,整體意思為“大地之母”。
它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北部在中國西藏定日縣境內(西坡在定日縣扎西宗鄉,東坡在定日縣曲當鄉,有珠峯大本營),南部在尼泊爾境內,是世界最高峯,也是中國跨越四個縣的珠穆朗瑪峯自然保護區和尼泊爾國家公園的中心所在。
專家表示,珠峯地區氣候複雜多變,一些地方常年積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
每年春秋兩季常常會出現較好的天氣,也是攀登珠峯的最佳季節。由於大氣環境的變化,每年4月到5月,珠峯地區的風力會明顯減弱,晝夜温差也逐漸縮小,常被視為珠峯的“黃金衝頂期”。
還有哪些關於珠峯的故事,孩子必須瞭解?一起往下看吧!
帶着孩子回顧這次珠峯登頂全過程
海拔5200米——
珠峯登山大本營,海拔5200米。
這是6個登山營地中最大的一個,也是所有攀登活動的起點。人們在這裏送登山隊出征,也在這裏等他們凱旋。
海拔5800米——
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從大本營徒步四到五小時,便到了海拔5800米的過渡營地。這是大本營和前進營地間的過渡站。
海拔6500米——
17日11時左右,測量登山隊從過渡營地出發,用了將近5個小時,到達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
海拔7028米——
24日14時15分,測量登山隊部分人員從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出發,前往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準備第三次向峯頂發起突擊。
海拔7790米——
25日,測量登山隊隊員當日從海拔7028米營地出發,成功抵達海拔7790米營地,營地風比較大,隊員們在大風中艱難地搭起了帳篷。
海拔8300米——
26日11時,測量登山隊8名“最新”攻頂隊員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從海拔7790米的營地出發,計劃抵達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
26日16時35分,6名修路隊員已將路線打通至珠峯峯頂,即把路繩鋪設至珠峯峯頂。至此,登頂測量的必要條件已具備。
27日2時10分許,登山隊8名隊員從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向着頂峯挺進!
海拔8600米——
第二台階在海拔8600米處開始,是登山者從北坡登頂珠峯的難點之一。通過第二台階後,還有最後一道“鬼門關”——橫切路線,一段僅能供一人通過的岩石絕壁。通過後,峯頂便近在眼前!
海拔8800米——
5月27日10時左右,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正在通過8800米橫切,現場指揮部表示,所有難點已經通過!
北京時間5月27日11點,成功登頂珠峯!
給孩子講講登頂珠峯的歷史
6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運動員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峯,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峯的壯舉。登山勇士們不畏險阻、一往無前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登山人向着珠穆朗瑪峯前進。
1960年6月7日,人們在拉薩用鮮花歡迎登頂凱旋的王富洲(右)、貢布(中)和屈銀華。新華社發
1975年5月27日,中國人再次登頂珠峯,隊員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同時,中國人首次將測量覘標帶上珠峯峯頂,實現對珠峯高程的測量。
1988年5月5日,中國登山運動員登頂後展示中國、日本和尼泊爾三國國旗。1988年5月,中國、日本和尼泊爾三國登山家攜手挑戰珠峯,從南北兩側會師頂峯、雙向跨越珠峯成功。
1999年5月,西藏登山隊隊員仁那和吉吉同時登上珠峯頂峯,併成功點燃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聖火,仁那和吉吉是中國第一對同時登上珠峯的夫妻。
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聖火珠峯傳遞登山隊跨過珠峯第二台階後,成功登頂珠峯,中國登山隊員在峯頂展示中國國旗、奧運五環旗和北京奧運會會徽旗。
告訴孩子人工測量珠峯的科學意義
今天的這次測量除了各種先進方法、先進設備外,還將實現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峯測高,這將使測量數據更可靠、更具説服力。
從宏觀的地質角度看,珠峯還在持續升高的過程中。同時,珠峯還要抵禦強烈的地震和風化作用對其高度的影響。
有些地震的震動會使山體垮塌或造成山體內部體積收縮,而使山峯的高度降低。例如,2015年4月25日的一次7.8級地震,使珠峯的海拔降低了大約2.5cm。
對珠峯的高程進行精確和持續的測量,會使科學家更加精準地瞭解地殼運動的規律,對認識地球的演化,瞭解氣候變化、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等都有重要意義。此外,通過測量珠峯,可以極大地提高我國測繪技術和測繪儀器設備的製作水平。
珠峯高程測量測什麼?
珠峯測量為什麼不能用無人機?
本次測量中有哪些黑科技?
戳圖瞭解
向所有攀登者致敬!
在登山途中,面對險惡的環境,
隊員們一往無前,不退縮。
面對風暴,隊員們互幫互助,共渡難關。
“每個人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
不一定有珠峯那麼高,
但將是可以永遠為之奮鬥的目標。”
這種克難前進,不怕艱險的精神,
不應被我們忘記,
更值得孩子們學習、傳承。
來源 | 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人民日報微博、光明社教育家
圖片來源 | 中國登山協會、新華網
責任編輯 | 李孜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