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敦煌壁畫中的古代建築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休閒

| 單院式天宮佛寺 莫高窟第237窟

敦煌壁畫中有大量的建築物形象,其中有宮殿、闕、佛寺、塔、城垣、住宅,還有監獄、墳墓、高台、草菴、穹廬、帳帷以及橋樑、棧道等等,有許多還是以完整的組羣形式出現的,可以明確地顯示出建築的羣體構圖。“禮失而求諸野”,在實物例證如此缺乏的情況下,敦煌壁畫無疑給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 不規則形城垣 莫高窟第171窟

| 僧人苦修的草菴 莫高窟第61窟

| 峭壁上的棧道 莫高窟第6窟

敦煌壁畫中的建築形象,上起十六國,下迄唐宋,各個時代的都有,其中尤以唐代的最多,表現最充分。唐代敦煌地區的佛教淨土宗比較流行,洞窟內普遍有《西方淨土變》《觀無量壽經變》《彌勒淨土變》《東方藥師變》等經變畫。這些大幅經變畫,比較集中地描繪了建築羣的組合和各種類型的單體建築物形象,內容極其豐富。佛國天堂的景象就是人間宮室、寺院的影子。淨土世界中殿閣、樓台、寶池、欄杆等形式多樣、結構精巧的建築,就是唐代建築水平的反映。

殿堂

殿堂是壁畫中最多的一種建築形象,一般來説,殿與堂沒有多大的區別,高大的堂就是殿。凡宮室、寺院、道觀中的主要建築都可以稱為殿。殿下有台基,大都是磚砌素平台基。唐代中期發展為裝飾華麗的須彌座台基,正中設台階,也有設左右雙台階的;台基邊沿有欄杆;台上殿堂面闊三開間或五開間,也有七開間的;殿身上覆單檐廡殿頂,也有極少數作歇山頂。

| 五百強盜成佛(局部)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

如第285窟(西魏)“五百強盜成佛”故事中的大殿為單檐歇山頂,殿身上部有一組類似現代結構的桁架,上下桁條之間有人字形的支撐,形成一組橫向的承重結構,這是其特殊之處。又如第423窟(隋)的“兜率天宮”中有一座大殿,其兩側各有三層的樓閣。大殿面闊五間六柱,下部為磚砌的素平台基。兩側的樓閣畫得極其概括,與漢畫像石中常見的一殿兩閣的平面格局相似。

對於宮殿的內部情況,壁畫中表現得不多。這是因為敦煌壁畫是宗教畫,意在宣傳佛教,若非必需,一般並不表現宮殿。另外,當時一般的畫家恐怕也不能經常出入於宮殿朝堂之間,無法窺其究竟。只在《觀無量壽經變》畫中,畫出了頻沙王被阿闍世太子閃禁的未生怨故事,對宮殿的內部情景有部分表現。盛唐第148窟的未生怨圖,把國王被囚、王后探視、太子肆虐和國王冥想、佛為現身説法等情節都畫了出來,從中可以窺見宮殿內部的少許景象。

宅第

古敦煌民間對修建家宅十分重視,他們有一種牢固的風俗觀,認為“宅者,人之本,人者,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盛”。民間對住宅有諸多考究,要求避免“五虛”,符合“五實”,“宅小六畜多”。古敦煌對六畜早有規定,S. 5755卷説是馬牛羊豬狗雞,這六畜多與人丁興旺有密切關係,六畜多即意味五穀多,養活的人口多,是家庭興旺的象徵。

| 院落馬廄 莫高窟第85窟 晚唐

在修建房屋時,要在樑上、內壁和院牆上,雕刻繪畫,進行工藝美術的裝飾。他們把中國民間吉祥的象徵物——龍鳳,帶入外來的佛寺中。在堂閣上繪畫,與在樑上雕龍描鳳,出於同一種建築風俗,這在莫高窟第296窟(北周)福田經變的“畫堂閣”壁畫中有反映。唐代壁畫裏的住宅以晚唐第85窟為代表,這是《法華經變》中的一座住宅。它為方形院落,以廊廡分為前後二院,正面為二層樓閣式的大門。前院橫長,後院方闊,其中心有一樓,似為主人住處。四周不僅有廊廡,同時也有住房。宅的左側附建畜廄,也分為前後院,向外一面有大門,門內一小院,有一人躺卧在地上。後院蓄廄內有馬匹及奴僕。宅外有農夫耕作,表明這是一座地主宅院。

塔是隨佛教傳入我國的一種建築物,具有宗教紀念的性質。但它的造型,由現存成熟期的塔形來看,都是以中國固有的重樓為基本要素,上加印度覆缽式塔作為剎部融合而成的,並且完全中國化了。它往往和名山大川相結合,成為風景名勝的景觀。莫高窟壁畫中的塔有樓閣式、亭閣式,窣堵婆式、金剛寶座式等,造型多樣、結構奇巧。

第301窟東頂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故事中,有埋藏薩埵那屍骨的舍利塔一座。第257窟南壁沙門守戒自殺品畫面中,繪埋藏沙門遺骨的單層墓塔一座。此塔的基座,作直線組成的須彌座式,束腰部分較高。座正面設斜道,塔身平面方形,正面開半圓龕,上覆單檐廡殿頂,繪出瓦壠,出檐深遠,從形體色彩上看,屋頂似為木構,其餘則磚石建造。

| 金剛寶座式塔 莫高窟第428窟 西壁

第428窟西壁畫“金剛寶座”式塔一組,由五座方塔組成,中央一塔比較高大,下設兩層成階梯狀的素平基台,上為基座,基座本身又以平座欄杆隔為兩段,下段中央闢半圓門,由此可以進入塔內,上段正面繪四個力士。塔身兩層,覆缽上為相輪基座。

城和城樓

壁畫中有宮城、州城、縣城,其佈局大同小異。城一般都作方形,按軸線對稱佈置,四周有夯土城牆,兩面或四面有城門。門上有單層或重層的城樓,城轉角處大多有角樓,是防禦性和裝飾性相結合的建築。如北周第296窟中畫須菩提故事中的王城,此城為方形,前後兩側有城門,門上有三間城樓,後側兩轉角處,有突出牆體的台。城內軸線上有國王的殿堂,面闊三間,下有台基,台基一週及台階邊沿設欄杆。殿堂後方有不甚對稱的院落狀房屋,此圖中的城門、宮殿等建築基本上沿軸線對稱佈局,反映了隋唐以前城市規劃已注意到了對稱、均齊的特點。

另外還有晚唐第8窟《維摩詰經變》中毗耶離城的城樓。其下層是突出城牆的城台。開三門,門首作梯形,周邊有木構架支撐。正中一門可以看到半開的門扇,上有九行門釘,門洞上小下大,顯得高聳狹窄。城台表面有菱形圖案,可能表示一種裝飾性的面磚,城樓面寬五間,深三間,門樓一週設平座欄杆。

| 營建圖 莫高窟第321窟 初唐

上面僅僅介紹了壁畫中主要的幾種建築形象,實際上敦煌壁畫中的建築形象很多,內容極其豐富。除了以上介紹的外,還有樓閣,台榭、闕等等。並且還有一些建築圖,如初唐321窟《寶雨經變》中就有一幅施工圖,此圖畫一座正在施工即將建成的房屋,房屋三開間,檐柱不施斗拱。雙扇大門不在中間,而在右側。中間有一工匠正在用抹子往牆上抹泥,另有一人在後協助。屋頂也有工匠在勞作。所有工匠都赤裸上身。這類施工場面在壁畫中是很少見的。

總之,莫高窟的建築延續千餘年,表現了人間天國的建築風俗及要求,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建築技術和藝術水平。壁畫中所反映的古代建築形式,雖然與古代建築實物有一定距離,但它提供了研究我國古代建築的大量形象資料,是一筆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