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磧口溯黃河北上20公里,黃河晉陝峽谷兩岸的石壁上,有經過億萬年鬼斧神工的風蝕、水蝕浮雕,綿延百里。除了浮雕,峽谷內石山、石陣和各種象形風化石也特別神奇,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黃河奇石動物園”。“動物園”裏,活靈活現的“動物”比比皆是,或仰天長嘯,或低頭覓食,或縱身馳騁……無一不是栩栩如生。
1
怪石嶙峋千姿百態
這段旅途,從磧口李家山下來之後就開始了。順着沿黃公路一直往北,起初一段路像是剛剛拓寬完工,嶄新的柏油路面上,黃色分割線格外醒目。一路之上,滾滾東流的黃河相伴同行,天寬地闊的感覺油然而生。
按照路書,下一站是“黃河百里畫廊”。但我通過高德地圖定位目的地時,卻發現根本搜不到這個地方!路書是我家先生做的,他説再搜搜“黃河石林”,哪知這一搜,就到甘肅啦!他老先生説,要不試試“黃河壁雕”?這回雖沒出省,給出的卻是個石雕加工廠的地址。我有些着急,路書制定人卻胸有成竹地説:“沒關係,我看過地圖,心裏有數,只要大方向錯不了就行。”
果然,大約走出20多公里後,公路右側晉陝峽谷的石壁上,漸漸開始有怪石出現。越往前怪石越多,“怪”形愈顯。於是將車停靠路邊,下車拍照。
晉陝峽谷,黃土高原地貌特徵最明顯的一段。山丘呈黃褐色,怪石林立,溝壑縱橫。參差崢嶸的怪石,有的像狼,有的像牛,有的如雙臉相貼的狐狸,有的如伸頭探海的烏龜……
當然,在我看來最為生動的還是一隻“小猴子”。我正貪婪地拍照,回頭瞥見它在山頂上正低頭向山下俯瞰,兩隻“猴眼”充滿期待之情,彷彿有所盼望。我家先生笑道,看來,這裏就是“石猴出世”的五行山啊!可不,它頭臉身形具備,右臂上還可見一隻尖利的爪子,似乎正在捯着猴毛撓癢癢。更有趣的是,那張“尖嘴猴腮”的臉上,彎曲的嘴巴彷彿正在喃喃自語:“師父啊師父,您怎麼還不來救俺老孫?”
在網上搜羅了一些遊記,但未見有人對這隻“猴子”特別關注,莫非因為我和先生都屬猴,才與它有這樣神奇的“眼緣”?所謂“五行山”“石猴出世”之説,更是獨家眼光、獨家發現。
這些怪石是怎麼形成的呢?據説,最主要的成因是黃河流水的侵蝕與岩石差異風化,是由黃河在該段的地層巖性、大地構造和水流作用等諸方面因素形成的。可以説,黃河沿岸這段水蝕地貌景觀,是大自然獨一無二的傑作。
2
千萬年時光打造天然畫卷
繼續行至曲峪鎮開陽村附近時,峽谷石壁上的水蝕浮雕如畫卷般慢慢展開。這幅“畫卷”長達兩公里,需坐船才能看到。
2000年,陝西省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一級攝影師陳寶生先生,從磧口坐木船漂游到開陽段時,發現了“黃河畫廊”、水蝕浮雕,這也成為他一生中的重大發現。
這片黃河崖壁天然浮雕畫廊,是黃河岸邊最集中、最壯麗、最精彩的風蝕水蝕浮雕羣。從稍遠處看,好似一幅幅畫,近看才像石壁浮雕。仔細看,影影綽綽的溝壑,或如園林池囿,或如人物動物,或如神像佛龕……在這裏,誰都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精騖八極,心遊萬仞。
所謂浮雕,是千百年來黃河水流沖刷兩岸的結果。在大約兩萬年前的地質運動中,由於順河風蝕及雨雪河水的侵蝕,致使崖壁不斷不均勻地脱落,使之凹凸不平,並漸漸連成一片。雖然黃河很長,成羣的痕跡卻只是集中在臨縣磧口這一段。
這段水蝕浮雕以浮雕、縷雕為主,兼有平面線刻與透雕、圓雕為輔,圖象千姿百態,手法千變萬化。有游龍,有跳蛙,有皎鯊,一個個生龍活虎;有波濤,有險峯,有奇林,一個個氣吞山河;或私語,或纏綿,或恢弘,或婉約,如暮雨山居,又如故園之夢,極具水墨寫意及抽象浮雕意味的畫廊長卷。萬里黃河這一段,表現出令人驚歎的藝術氣質,如同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偶爾流露出心底的脈脈柔情。
在這個天地之間的巨大的畫廊裏,黃河展示出了自己用千萬年時間創作的浮雕藝術。寥廓的長天,流動的浮雲,綿延的山巒,陡峭的崖壁,滾滾的波濤以及隨着濤聲呼嘯的風,都成了這場視覺盛宴的雄渾背景。
3
“黃河畫廊”的正確打開方式
黃河晉陝峽谷這段“奇遇記”,震撼之情無以言表。循着怪石,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直至看到景區指示牌,上面赫然寫着“磧口地質公園”——原來,所謂“黃河百里畫廊”“黃河石林”“黃河壁雕”等等,都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俗稱”,高德地圖只認官方規定的地名。在此給您提個醒兒,設定“磧口地質公園”才是這個景區正確的打開方式。
整個磧口地質公園包括三部分,除“奇石動物園”與“水蝕浮雕”外,還有兩處“黃土柱地質景觀”:一處是磧口馮家會的戴石帽黃土柱林,淺紫色土柱上頂着數十斤到千斤的巨石,像傣族少女頭戴斗笠,是十萬年前地震震垮的石頭停積在山坡下,在雨水、流水侵蝕下由於巨石保護作用殘留的土柱;另一處是分佈在霍家墕的彩色土柱,這種土柱形成於百萬年前,由鮮紅色和深紅色兩種黏土形成,矗立在紅土溝中。
(燕都融媒體特約撰稿 西嶺雪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