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常説的麗江古城,其實叫法並不準確,這個古城真正的學名叫大研古城,而麗江古城的範圍遠比這個大得多。以前的大研古城可謂是遊客如織,即使不是旺季,走進古城裏,遊客依舊非常之多,也正是因為遊客太多,後來漸漸地遊客便不願意再來感受這份喧囂,轉而去其他的地方了。
而在大研古城不到二十分鐘車程就有這麼一個小鎮,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也是納西先民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範。這裏便是束河古鎮,一個同樣頗具特色的小鎮。
時隔兩年,又回到了麗江,和上次一樣,落地機場便直奔束河而來,雖經過麗江古城,但並未做絲毫停留。束河,坐落在玉龍雪山下的一座古鎮,相比大研這裏更加的寧靜與自在,穿過不長的街道,轉個彎抬頭便能看到不遠處的雪山·······
走進束河古鎮,迎賓廣場旁掛滿了東巴許願鈴。每個風鈴上都可以寫了各自的心願,我用手劃過風鈴,聽見清脆的鈴語聲,感受着大家真誠簡單的祝福,我見到最多的就是爸爸和媽媽幸福安康,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都幸福。不分民族與文字,不論富貴與貧賤,他們的祝福都是一樣的簡單,就像拉市海源頭的水一樣清澈,麗江的陽光一樣温暖。
也許是暑假結束的原因,束河古鎮裏遊人並不多,顯得更加的寧靜,一個人慢慢的在古鎮裏逛着,憑藉着上次來這裏餘存的些許記憶,穿過小巷、走過青石板街道,迎面而來的馬車,車上坐着兩個遊客,正在新奇的看着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就如我第一次來這裏一般。
如今的遊客不再喜歡熱鬧,而是喜歡閒適與舒緩,所以越來越多的遊客和我一樣不再喜歡去熱鬧的大研古城,而是來到束河古鎮。還記得我第二次來到束河古鎮,就在朋友圈這麼調侃道“束河古鎮,還是原來的味道”,這裏的味道不是指有韻味,而是束河古鎮街道上頗為濃郁的馬糞味。有時候真的不能理解,為何這麼熱門的一個景區,居然街道上到處散發着刺鼻的馬糞味?
路過一條青石板路,幾名當地的婦人正在人力搬運建造用的水泥磚。這是一幕很難見也讓人難忘的畫面,三位中年婦女,或用揹簍或用簡單的布條將幾塊磚背運到院子裏,在其他地方,這種體力活大部分都是男人來做,而這裏的納西族女人同樣頂起一片天。
束河古城的四方街長寬不過 30 幾米,有五條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環繞、日中為市,為麗江壩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時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設有夜市,人們像今天的都市人一樣漫步在四方街上,隨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點兒自己想吃的東西,參與一下喜歡的遊戲,逛夜市的人手裏舉着手氫,穿行在青龍河畔,如夏夜流螢,成了一道風景,叫做“夜市螢火”,是束河八景之一。
也許是因為束河古鎮有馬車的緣故,亦或是束河古鎮尚未建立完善的基礎服務機制,所以這裏的青石板街道上整日殘存着刺鼻的味道。
即使如今的束河越來越火,但是如果這樣不合理的情況依舊存在下去,束河的未來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