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打卡點”上的脱貧故事

  旅遊“打卡點”上的脱貧故事

  新華社昆明8月3日電 題:旅遊“打卡點”上的脱貧故事

  新華社記者嚴勇、趙珮然

  “中午有兩桌飯,快來幫下忙!”打完電話,怒族村民趙德江帶着一羣遊客走進自家菜園,體驗瓜果採摘,想吃什麼,就自己摘下來。吃完飯,趙德江又領着他們參觀村裏的水磨房和特色民居,欣賞文藝隊歌舞,講講怒族傳統文化。

  “我們自己看習慣了不覺得有啥,來的人都説這裏山好水好風景好。”趙德江是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鎮茶臘村村民,他説,剛開始沒想明白,後來才知道這是山坳坳變身“打卡點”的關鍵,也是他們最引以為傲的地方。2019年,茶臘村入選該縣重點打造的旅遊扶貧示範村項目,吃上“旅遊飯”的人越來越多。

  山峯夾江而立,江水順山勢急轉,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灣,被稱為“怒江第一灣”。近年來,隨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丙中洛“養在深閨人漸識”,成為國內外遊客自駕遊的熱門打卡地。在茶臘村,村民住的多為石板蓋頂、圓木做牆的怒族傳統民居。該村區位優勢明顯,是遊客“打卡”丙中洛的第一站,這為當地發展鄉村旅遊創造了條件。

  “遊客來了,就得想辦法把他們留下來。”有了這樣一個想法後,趙德江於幾年前對自家老房子進行改造,開了農家樂,招待遠道而來的朋友。剛開始沒錢裝修,農家樂有些“寒磣”。讓他沒想到的是,遊客不但不嫌棄,回去之後還為他“打廣告”,從此農家樂客源不斷。

  其實,認識趙德江的人,都知道他創業不容易。前些年,因一次事故,趙德江被嚴重燒傷,身體至今還處於恢復中。為了一家老小過上好日子,他瞄準了鄉村旅遊的發展機遇。“光靠政府不行,自己也要努力。”趙德江坦言,農家樂讓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2017年,趙德江在村裏率先脱貧,還依託旅遊扶貧示範户項目扶持,帶動了周邊7户建檔立卡户就業。“我一家子也忙不過來,經常得請他們搭把手。除了支付工錢,我還定期收購村民的蔬菜水果。”他説。

  菜園裏種上瓜果蔬菜,客人來了親手採摘;裝修了幾間客房,配備了獨立衞生間;琵琶肉、石板粑粑等特色美食成了遊客必點菜餚……經過摸索,他家的農家樂慢慢做出了特色。加上發展種植養殖,趙德江一年能有近十萬元的收入。去年9月,他還被評為雲南省的“光榮脱貧户”,代表怒江州領到了“獎狀”。

  受疫情影響,農家樂生意抵不上往年,但趙德江卻比以前更忙了。近兩個月,他有空就往城裏跑,忙着購置擴建改造農家樂的材料,家裏也不時有工人進進出出。“我想趁這個時候把院壩再擴大些,到時候停20輛車都沒問題。二樓十多個房間都還在裝修,到時候安上淋浴設備。”趙德江説。

  怒江州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典型代表,近年來鄉村旅遊發展效益明顯。“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帶動羣眾可持續增收。”丙中洛鎮黨委書記李玉生説,目前他們正在加快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準備迎接暑期客流高峯。 【編輯:白嘉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2 字。

轉載請註明: 旅遊“打卡點”上的脱貧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