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的山水畫發展史,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比較完整的着色方法,諸如青綠着色法、淺絳着色法等等。這種被歷代畫家因襲下來的山水畫的着色程序、步驟等,今人視為傳統山水畫的設色。由於技法完備,深受歷代畫家效仿,並逐漸完善。
第一部分:青綠法設色
這種傳統着色方法依靠色彩鋪排暈染。特點體制嚴森,敷彩沉厚。墨骨不顯者為大青綠,填金底勾金線者為金碧山水,呈現一定筆墨情趣者為小青綠。主要材料是石表、石綠、硃砂、赭石等。青綠山水發展於唐宋,以大李和小李將軍(李思訓、李昭道)為代表。
趙春秋作品 清溪翠嵐圖
一、對勾皴的基本要求
1.多勾少皴;
2.骨法用筆,勾線要有力度;
3.書法用筆提按、轉折、方圓皆可使用;
4.山石佈局採用“前線壓後線”的堆疊畫法,“主次聚散,大小相間”的平面佈局法;
5.以少量的淡墨染山石凹面,表現出立體感。
二、着色法
1.平塗法:分底色和青綠色平塗兩種。先用赭石色平塗山石,這叫打底色,色彩要薄,不能覆蓋墨線;幹後再用石青色或石綠色平塗山石,由山石頂部向下着色,山石根部留出底色並用清水筆暈開,消除石青(石綠)色筆痕,並和義勇色吻合,注意不要把墨線蓋上。
2.積染法:第一遍打底色(赭石或汁綠);第二遍着石綠色;第三遍着石青色,這樣一遍一遍着色法叫積染法,最後一遍着色要小面積重點提醒。每次着色不要性急,一次堆厚色。要色彩保持薄而純。最後積染的效果才能達到色澤靚麗。
山石的色彩整體效果分主色調、調和色和對比色。主色調的着色要大,調和色次之,對比色面積更小。如主色調是三綠(冷色調),調和色可以用綠味青,對比色可以用硃砂(暖色調),以少量青藍襯之。增加其對比效果。
3.填色法:有意留出勾線,有裝飾效果色彩要單純,要沉穩,略厚一些,有時少量壓住勾線,或少量露出底色,這更顯出刀刻的斑駁效果。步驟是先青底色、後着主色、然後整體填補。多用於夾葉、較小的山石點景。
4.罩染法:積染法是加強厚度感,而罩染法是防止石青、石綠的火氣、鮮跳、不柔和,在此基礎罩染水汁色(植物質、透明色),罩染以後會產生清新、明潔、協調的效果。石青、石綠、硃砂、朱磦、赭石均可罩染藤黃、土黃、花青、汁綠等植物質顏色。罩染時底色幹後,大筆順序不可反覆。
5.烘染法:將紙打濕,着色不露筆跡,邊緣柔和,常用染大面積色塊,色不要太乾,適當水分,筆能拉開。如染天空、雲霧、水面、大面積山石,畫雪景烘染山石輪廓以外的空間等,用處廣泛。
6.背染法:由於底色不足,可在紙的背面着色,可保存正面主色調的明麗色彩。石青可背染花青或硃砂,硃砂可北染濃淡墨色,石綠可用汁綠和淡墨背染,也可用土黃、赭石、土紅背染。背染可豐富色調,增加厚實感和韻味。
7.染後加皴法:在原來青綠山石的基礎上,為增強立體感可在山石的凹面添加皴法,這樣立顯示筆墨感、厚實感。
8.沒骨着色法:不用墨線勾山石結構,用石青、石綠等色塊來表現山石的形狀、勢態。步驟:
(1)用極淡的墨勾出大體山石之間的前後關係、樹木位置。
(2)着底色分出陰陽。
(3)着石青、石綠分出前後、虛實。
(4)局部少量線條,點綴苔草,雙勾樹木,渲染雲氣等。
9.勾色法:以色代墨勾勒山石,綠山石可用花青色勾線。石青色山石可用金色(黃色)勾線。總之,勾線的顏色要重於山石的顏色,有時別於山石色彩,形成淺色和石色的對比,有強烈飾裝效果。
三、大青綠與小青綠
1.大青綠:色調濃重的以石青、石綠為主。筆墨簡潔、描繪工整,以勾為主,山皴很少,墨染不宜多,效果雍容華貴,豔麗輝煌。金碧山水屬大青綠,用泥金勾線,更顯富麗堂皇。
2.小青綠:有水墨和水墨淡彩的基礎上着有石青、石綠。要求色彩爽朗薄潤,意在工寫之間。以水墨為基調,筆法可繁可簡有較大的靈活性。石青、石綠要温和清潤,可用花青打底,草綠打底通鋪。也可不打底直接上石青、石綠或黃+藍配製成的深綠和淺綠。
四、青綠法着色應注意哪些問題
1.多遍着色,不能性急,反之色有濁氣,寧慢勿急,色彩濃度適當。
2.打足底色,有時局部打底色,如山石根部。大青綠底色可稍濃一些,小青綠底色可淡濕一些。
3.大青綠着色,由於色濃,有覆蓋力,可以透出勾皴筆線,不可押線蓋死。
4.色澤要清、厚、潤。
5.設色要有主調,色與色要有呼應、對比、冷暖、濃淡、厚薄等。
6.青綠着色忌俗、火氣、刺目,可用淡赭罩之。一遍不行再罩一遍。切不可淡墨罩子。
7.五代荊浩説:紅間黃秋葉墜,紅間綠花簇簇,青間紫不如死,粉籠黃勝增光。
8.設色畫法,靈活運用。清鄭績説:山水用色,變化不一……春景則陰處淡赭、草綠。夏景則純綠、純墨皆宜或綠中見墨,亦見蒼翠。秋景赭中入墨沒山石,綠中入赭沒山背。冬景則赭墨託陰,遠山白光,以焦墨通白雪。
第二部分:淺絳法設色
用赭色和靛色(深藍)等透明色在完整自足的水墨畫體格上施以潤澤和醒豁。補筆墨之不足,顯筆墨之處。使用淺絳法意在補充筆墨的不足之處,但還顯示出筆墨的痕跡,這與青綠設色法有本質的區別。色中和而嫺雅,意趣温文祥和。
趙春秋作品 江干晴雪
一、單色淺絳法
1.以赭石設色者。
2.以靛青(花青)設色者。
二、複色淺絳法
以赭色、靛青色、黃色等透明淺色加設山石。在一幅畫或一座山石中加設兩種以上的透明色稱複色設色。
1.主赭調:大面積用淡赭石染。待幹後,在山石凹處設透明色和淡墨。
(1)在山石凹處加淡墨。
(2)在山石凹處加花青。
(3)在山石凹處加墨黃(淡墨+黃)
2.硃砂主調:赭石打底,設以硃砂色。分濃硃砂設色和淡朱砂設色兩種。
(1)濃硃砂設色:山石的勾勒墨氣要重,線條粗獷。凹處渲染色,墨較濃。
(2)淡朱砂設色:山石的勾勒墨氣偏淡,線條粗細適中,凹處渲染色,墨較談。
三、花青主調
1.淡赭石打底,幹後大面積罩染花青,山石根部留有底色赭石。
2.在多座山石中,總體色彩效果是花青色。少量為赭石色,但赭色的位置不一定侷限設山之根,也有山頂。
3.汁綠主調:淡赭打底,山頂部大面積着汁綠(酞青藍+黃),山根露赭色。
4.蒼綠主調:淡赭打底,山頂部大面積着蒼綠(花青+黃),山根露赭石底色。
第三部分:水墨淡彩法
色清而恬逸,意趣蕭條澹泊,以筆取形以墨取色,以少量淡透明色補之不足,不傷筆墨韻味。清王原祁説“不重取色,專主取氣”,色不可奪墨,“色以清用”,顯出清純朗透。
趙春秋作品 雪月秋霽清夢酣
一、局部設色
點景樹幹着淡赭石色,山石不着色;赭石或花青着土坡,山石不着色;石青、石綠着樹葉,山石不着色或山石少量着淡赭石色。
二、整體山石(整幅畫)的設色
1.淡赭石着色:在完整的筆墨底稿上大面積着赭石色,有一遍成的,也有着兩三遍成的,總之着赭石色以清淡為佳,也有濃赭石着色,要根據題材而定。
2.淡花青着色:在完整的筆墨底稿上大面積着花青色,有一遍成的,也有着兩三遍成的,根據效果而定。
3.淡綠色(深綠色)着色:在完整的筆墨底稿上着綠色。可用石青、石綠,也可用酞青藍和黃色配製而成。用石青、石綠時要注意色彩要淡、薄,減少覆蓋度,整幅的綠調有時是淺淡,有時是深濃,根據題材而定。
三、複色法
1.山石頂部顯示淡赭色,根部顯淡花青色。
2.山石頂部顯出淡花青色,根部顯淡赭色。
3.山石頂部顯淡綠色,根部顯赭色。
淡複色着色方法要靈活,可用底色法,也可用罩色法、背染法等。總之要透明、要清淺、不傷筆墨。一幅畫面多種着色一定要有主有次,主色調面積要大,另外,主色調除了用單色(如赭石、花青等),也可用兩色調和,如赭黃色(赭石+黃)、赭白色(赭石+白)等。
注: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聽説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