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將近五千年瑰麗的歷史文化,數千年的歷史積澱,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物遺產,其中也有不少奇珍異寶。這些歷史文物是我國曆史的積澱,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的留存向世人展示了我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淵源和文化。
敦煌有莫高窟壁畫、四川有樂山大佛、西安有秦始皇兵馬俑,這些文物都見證了歷代王朝的更迭。在我國黃河附近也有幾件珍貴的文物——八座鐵牛像,這些鐵牛像見證了我國黃河幾千年的變化,也充分體現了古代治理黃河的文化。黃河鐵牛的傳説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它的歷史源遠流長,造福了兩岸的百姓數千年之久。因此,黃河被中華兒女稱"母親河",是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在黃河流傳着很多具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比如:河伯望洋興嘆、大禹治水、魯班修造將軍柱等。除此之外,在黃河還流傳着一個關於鐵牛的故事,被兩岸的百姓世代傳頌。
相傳在唐朝開元年間,黃河時常發生水患,唐玄宗相信《易經》中的五行之説"牛屬土,而土能克水",於是派人用鐵打造這八座鐵牛並將它們放在兩岸的浮橋底下,以此來壓制黃河的水患。
這八座鐵牛栩栩如生,做工十分精密。每個鐵牛重達幾千斤。將他們放置兩岸能夠平衡橋樑,阻擋洶湧的黃河水。因此,只要黃河鐵牛安然的存在,就能保證兩岸百姓的幸福安康。
到了宋朝時期,有一年黃河突發大水,黃河上的浮橋被沖垮了,黃河氾濫,兩岸支撐浮橋的八座鐵牛像也被黃河淹沒。
這令宋朝皇帝十分擔憂:浮橋垮了,鐵牛淹了,黃河氾濫成災,兩岸百姓將生靈塗炭,於是他號召天下:如果誰能將鐵牛打撈起來,就賞賜黃金千兩,享有不盡的榮華富貴。
黃金千兩是一筆不小的財富,誰得了都可以一生衣食無憂。於是,有很多人想盡一切辦法去打撈沉於河底的鐵牛,但是大部分人都一無所獲。
這時,一個和尚站出來説他有辦法:只要讓人準備兩隻大船,在裏面裝滿沙子,讓水性好的人下水將鐵牛上的鎖鏈系在船上,然後再把船中的沙子鏟乾淨,船浮起來後,鐵牛就會靠着船的浮力被拉上來。
皇帝派人按照和尚的方法去做,果真八座鐵牛都被打撈上來了,皇帝十分高興。
然後,皇帝遵守諾言賞賜了和尚黃金千兩,但是和尚拒絕了,他説:"錢財只是身外之物"。隨後,和尚拂袖而去。黃河打撈出四隻黃河鐵牛
幾千年來,這些鐵牛一直守護黃河兩岸的百姓。但是隨着環境的變化,黃河水漲,再加上兩岸堤壩長期遭到河水黃沙的侵蝕,鐵牛又被淹沒在黃河水中。
20世紀中旬,黃河水流經蒲洲城牆外,有居住在附近的鄉親看見鐵牛出現,聽他們説:每逢在黃河水枯時,鐵牛的牛角偶爾會露出來,有時候划船經過時牛角還會觸碰到船底。
後來,因為黃河一到汛期就會洪水氾濫,洪災造成兩岸百姓房屋被淹沒,家園被毀滅。鐵牛也很少露面了。
20世紀80年代,黃河附近的永濟博物館為了防止"鐵牛消失",決定將鐵牛打撈上岸,並取得了政府的支持。經過一年多的測量、探查和商量討論,相關部門派出考古隊從黃河中打撈出四隻鐵牛。經過考古人員的測量,這些鐵牛重量在45噸到70噸之間,長3米,寬1.3米,高約2米。
這些鐵牛被打撈出來之後就吸引了歷史文物界的眼球,也引起社會媒體的關注。這些鐵牛體積巨大,體積遠遠超過一般的文物,是我國自建國以來體積最大的文物,做工精湛。
鐵牛的造型十分別致,而且形象生動,兩兩相向而對,就像真的牛一樣。它們的後腿呈現屈蹲的狀態,前腿是朝外蹬的,每個牛尾巴上有一個穿鎖孔,應該是為了系鎖鏈固定住黃河上的浮橋。
而且這些鐵牛的材質非常罕見,是一種十分特殊的"鐵",這也可以看出唐朝時的"鍛鐵技術"十分成熟。鐵牛製造的精湛與安放的位置,也可以充分體現唐朝治水工程技術的先進。這些鐵牛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這對我國研究唐朝治水文化有着重要意義。為什麼不將鐵牛移送進博物館保護?
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些鐵牛是很重要的歷史文物,為什麼出河之後只是被露天擺放於黃河岸邊?為什麼沒有被移送至博物館存放?為什麼也沒有采取遮蓋等保護措施?
很多人很疑惑,費了大勁兒打撈的文物為何不擺放在博物館保存,暴曬於陽光之下不怕被破壞嗎?
關於鐵牛的日常保養問題困擾了很多專家學者,直到現在也沒有商量出如何正確地處置這些鐵牛,對此,不斷的有人產生疑問。
後來,有專家出面解釋了這個問題,這些鐵牛體型巨大,它的用材比較特殊,如果採取現代技術保養可能會加劇破壞。因此,很多考古專家主張不要過多的處理。
這些鐵牛在被打撈之前,長期呆在水中,出水之後也沒有氧化生鏽,説明唐代鑄造時就已經採取過某種技術來保護它們。這些鐵牛長期處於自然環境沒有被破壞,説明它們已經適應了自然環境,如果貿然地移動它們,可能會破壞鐵質牛像。
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就地保護"。為了防止這些鐵牛再次被黃河淹沒,專家通過測量計算,給鐵牛打了專用的鐵架子,升高了鐵牛所處的位置。專家學者怕鐵牛被陽光曬得氧化,還給鐵牛塗了特製的防腐劑保護層。
這些鐵牛每天矗立在黃河岸邊,是莊嚴、肅穆的,它們體現了我國幾千年的黃河文明,彰顯了古人民對於治理黃河的智慧,凝聚了兩岸百姓辛勤勞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