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濕地日|濕地與水 同生命 互相依

2021年2月2日是第25個“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與水 同生命 互相依”,旨在強調濕地對維持全球淡水儲量和水質的重要貢獻,突出水和濕地之間“同生命、互相依”的關係,鼓勵公眾共同行動,為保護修復濕地做出努力。

世界濕地日|濕地與水 同生命 互相依

濕地、濕地公約和世界濕地日

全球分為海洋、森林、濕地三大生態系統, 濕地是地球上分佈非常廣泛的自然現象,總面積8.56億公頃,佔全球土地面積的6.4%。從赤道到極地苔原帶均有分佈,北半球多於南半球。加拿大濕地面積最大,其次是俄羅斯和美國,中國列第四位。

世界濕地日|濕地與水 同生命 互相依

世界濕地日|濕地與水 同生命 互相依

濕地一詞最早出現於1956年美國魚和野生動物管理局《39號通告》,通告將濕地定義為“被間歇的或永久的淺水層覆蓋的土地。”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薩爾簽署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也稱為《拉姆薩爾公約》,成為全球第一個環境公約。該公約將濕地定義為:“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濕地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濕地國際1996年3月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召開了第6屆締約方大會,同年10月常委會通過決議,宣佈每年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中國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從此我國的濕地保護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世界濕地日|濕地與水 同生命 互相依

我區的濕地情況

濟源示範區濕地面積10361公頃,濕地保護面積6930公頃,濕地保護率66.88%,位居全省前三。濕地主要集中在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河濕地保護區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保護區濟源段全部為實驗區面積為12萬畝,80%為水域面積涉及坡頭、大峪、下冶、邵原及邵原林場5個鎮(場)。

世界濕地日|濕地與水 同生命 互相依

保護區內水域廣闊,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區內已知鳥類206種,哺乳類18種爬行類13種兩棲類7科49種昆蟲類173種;植物743種。鳥類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鳥類共36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黑鸛、白鸛、金雕、玉帶海雕、大鴇5種,二級保護動物有蒼鷺、白鷺、灰雁、斑嘴鵜鶘、大天鵝、小天鵝、鴛鴦、蒼鷹、普通鵟、烏雕、禿鷲、灰鶴、雕鴞、長耳鴞、短耳鴞等31種。

世界濕地日|濕地與水 同生命 互相依

世界濕地日|濕地與水 同生命 互相依

【來源:濟源市林業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8 字。

轉載請註明: 世界濕地日|濕地與水 同生命 互相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