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福獻 圖/張福獻
老城街,即現在的成武縣古城街,位於縣城的北部。我在浩瀚如煙的記憶海洋中,撿拾着一朵朵關於她的“浪花”,老城街昔日的輪廓在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
老城街向西,直達文亭湖畔。夕陽西下的時候,少年的我站在湖邊,看金燦燦的落日,和滿天的紅霞。霞光染紅了波光粼粼的湖面,西風吹皺了文亭湖,夕陽倒映在湖水裏,波痕累累的湖中央,閃爍着千萬顆太陽。遠處的湖心島上,蘆葦樹木相雜,在風中舞動着身姿。湖光山色,碧波萬頃,錦鯉相戲,鴛鴦相逐,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沿老城街一路東行,穿過的村莊叫做水產大隊。村子的街北面,有一座“國民女子學校”,建於解放前。四四方方的院落中央,有一座孔子的雕像,雕像下面刻着一行楷體字——孔子行教像。老夫子笑容滿面,憨態可㥌,雕像惟妙惟肖,形態逼真,校園裏就有了許多書香氣息。雕像周圍,是四塊方形的草坪,草坪綠草如茵,修剪得整整齊齊,草坪的周圍就是青磚綠瓦的教室了。校門用青磚砌成,樣子有點像“清華園”的大門,上方刻着“國民女子學校”,兩邊分別有“平等”、“博愛”的標語,一律的楷體。鐵鑄的校門,鐵製的欄杆,學校雖然簡樸,卻也規劃整潔,整齊劃一。
沿着青石板路東行,路北側是革委大院,對門是城關醫院,再東行數米,有一座郵電局,對面則是鎮第一完成小學,俗稱“一完小”。這段路程中,建有商店,遊戲廳,還有一家花圈門市。花圈門市的主人家裏,出了一位清華的學子,他曾是我高中的校友,遺憾的是,大學畢業後,未及而立的他卻自殺了,自殺原因不明,這事情成了當時縣城裏家喻户曉的新聞,我和幾個同學還痛哭了一場。
一完小的東面,是一條古舊的衚衕,直通“龍鳳街”,即老城所在地。衚衕東面有一家供銷社,主營文具和紙張;供銷社外,有幾家肉攤,羊肉豬肉整整齊齊,掛滿肉架,還有熟食攤子,經營狗肉和豬頭肉生意。盛夏的午時,花5元錢買上一塊豬頭肉,切成碎片,用黃瓜涼拌,澆上蒜汁,再從雜貨鋪中選一瓶青島啤酒,便有了一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餚。
早晨的時候,路兩邊會擺出胡辣湯、油茶,小米粥和豆粥的攤點。胡辣湯、油茶噴香噴香,味道爽口;喝一口豆粥,嚼一口油條,頓感飄飄欲仙;再輕咬一口清香的茶葉蛋,才知道什麼才是人間極品,才是美味佳餚。只用兩元錢,便會讓腹中空空的你飽食而歸——老城街的美味食品,至今還讓我懷戀萬分呢。
再往東行200米,街南面是新華書店,對面是縣幹休所。幹休所的門前,有兩塊牌坊,幾株柏樹,還有一棵古槐。旁邊的石碑上,刻着“槐星門”三個字,還註明了“成武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字樣。可惜的是,那株古槐如今卻不見了。
老城街的中段路北,是成武鎮第二中學。青磚綠瓦的教室裏,曾經是我高考時的考場;校園裏綠樹成蔭,綠草如茵;寬闊的操場上,籃球架、乒乓球枱曾留有我矯健的身影。如今,它已成為一所標準化的縣直學校——成武縣伯樂第二初級中學。莘莘學子們坐在現代化的學校內,書聲琅琅,書香氤氲,再也不是當年茅檐低小,紅磚綠瓦黃圍牆的平房教室了。
老城街的東段,有一處名勝古蹟,名字叫做大台。她是成武縣境內人類最早的居住遺址之一,也是戰國時期的墓葬遺址,還是南北朝以後歷代的寺廟遺址;1992年6月,她被頒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大台上,草木葱蘢,鳥語花香,曾是人們納涼遊賞的好所在。如今,一座現代化的公園,正在大台周圍拔地而起,周圍的村莊也為高樓林立的住宅小區所代替。
老城街的盡頭,是成武縣企業局。低矮的瓦房,青青的石板路,葱蘢陰涼的家屬院,幽深狹長的小巷子,都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的一位同學曾經在這裏居住過。如今,企業局舊院已經不復存在了,給人留下的只是“物是人非事事空,欲語淚先流”的感觸。
如今的古城街,樹木葱蘢茂盛,高樓鱗次櫛比,街道寬敞筆直,車輛川流不息,早已是“面目全非,今非昔比”了。但我還時時懷念着舊日的老城街,因為它留有我少年時的影子。
2023年2月12日
作者簡介:張福獻,原名張慧峯,山東省成武伯樂一中教師。華文原創小説簽約作家,南方文學編輯,中語參專欄作家,著有中篇小説《吉祥和他的夥伴們》,文集《童年擷趣》《庭院深深》。有詩歌、散文和小説數百萬字,散見於各網絡平台。
壹點號 張慧峯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