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的言行舉止其實都是自身內在的表達,這也就衍生出後來的相術。有關相術的記載最先是出現在左傳當中,隨後一直到隋唐的時候,相術的到了很大的發展。老祖宗這樣的告誡究竟有何道理?以下簡要分析。
並且也有很多著名的相士出現,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當屬袁天罡,他的觀相識人之術在當時可以説是無人能及。這兩句話也是古人們一直積累下來的經驗所形成的一些民間俗語。
那麼這兩句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俗語,其中的韻味在何處呢?是否是真的有道理,現在是否能夠仍然可以使用呢?
第一句“兩腮無肉不可交”很好理解,其表面的意思就是説如果一個人的兩腮之處沒有足夠得肉的話,那麼儘量不要與這個人進行交往。因為古人認為這種外貌的人通常是屬於陰險狡詐之人。
如果與這樣的人進行交朋友,那麼自己會吃虧。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樣的人那就是尖嘴猴腮。在許多文學作品當中,我們一旦看到用尖嘴猴腮形容一個人的外貌的話,那麼我們必定會將其和陰險狡詐以及險惡的印象聯繫在一起,自然而然就落下了不好的印象。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古人們的“兩腮無肉不可交”和今天文學作者所寫的尖嘴猴腮其實是相同的意思。但是這不就變成我們經常所説的通過一個人的外貌就給一個人定下了一個固有的印象嗎?
其實在古代這種現象是非常常見的,而且這種觀念也是根深蒂固的存在在古人們的思想裏。一個人若是兩腮無肉那麼他有可能性格上確實是會有一些狡詐。但是也可能是由於他個人的生活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所導致他看上去比較瘦弱,從而落下了這麼一個印象。因此我們並不能僅憑藉這一點就去判斷一個人的好壞。
而下一句臉上橫肉為兇者,則更加顯現出古人們那種根深蒂固的固執觀念。這句話表明如果一個人臉上長滿了橫肉,那麼這個人必定是屬於非常兇狠兇惡、性格非常暴虐的人。如果一旦遇上這樣的人,那麼必定要離他遠一些,不能夠與他親近。
如果事實真的是如此,那麼那些因為飲食過多導致臉發福的人可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雖然我們都知道那些臉上長滿橫肉的人,看上去確實會比普通人看上去兇狠和龐大一點。
但是這並不能代表他就是性格兇狠的人。難道胖子就一定是非常兇狠的嗎?我們在現在也經常看到一些非常可愛的胖子,他們的性格與古人描述的截然不同。但是這裏還有一個區分點,那就是古人所説的橫肉和我們現在認為的臉上發胖其實是不一樣的。古人們認為的橫肉其實是由於身材鍛鍊的非常壯碩,所導致臉看上去比較胖。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這句在民間流傳的俗語,並不具有很高的信任程度。這其實是和古人們在面相相的認識上與現在有一些出路所導致的。因為在古代很多文人墨客經常用尖嘴猴腮、賊眉鼠眼這一些詞彙來描述一些比較狡詐和狡猾的人。
同時他們也經常會將一些反派人物的面相刻畫成臉色蒼白,就比如在三國演義中對於曹操的描寫就是“白臉奸賊”。正是由於這些從古流傳到現在的一些文學經典中所用的詞語,導致了這樣民俗習語的產生。
雖然在現在我們知道它並不是可靠的,但是在古時候人們互相之間交友相識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通過這兩句話來進行的。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雖然古人們在對一個人的外貌和氣質上有所研究,在古時候相術也是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但是僅僅憑藉外貌來觀察他人和判斷他人並不是十分可靠的。
相術確實是有一定的依據,但是我們並不能夠僅憑藉一個人的外表就對他能妄加判斷和評論。這些流傳在民間的習語也是經過了時間的流逝,其中很大一部分內容也是有所丟失。
我們並不能説它是完全錯的,我們也不能完全的認為他就是對的,我們只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其中有用的內容為我們所用。尤其是在今天的科學社會當中,對於一個人的判斷更是要對他的各種處事行為、生活方式、交友情況等等方面進行考察,才能夠對其下一個相對比較可靠的定論。
萬萬不可僅憑藉他人的相貌來辨識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如果真的依靠這種方式來進行交朋友的話,那麼自己必定會受到很大的損失,同時我們也會間接的傷害到他人。(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