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億人次遊客,同比恢復79.0%;4665.6億元旅遊收入,同比恢復69.9%。後疫情時代,當國慶節遇上中秋節,壓抑已久的出遊熱情被點燃,出境遊轉“內需”。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旅遊安全不可鬆懈、疫情防控不可輕心。要積極運用智慧化手段,進一步完善大客流應急預警機制;要加強對秋冬旅遊市場走勢和消費特徵的預判,進一步優化供需結構。
八天長假期間,受疫情影響居民出遊半徑和出遊時間縮短,200多公里的中短程遊火熱,“無預約、不旅遊”!數字技術在旅遊預約、行程安排、客源分流、消費導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部分中高消費遊客羣體轉向西部“人少的地方”,為刺激國內遊市場,數百家景區減免門票,節中機票“大跳水”……讓大數據來告訴你這個黃金假期有何不同。
國內遊客恢復近八成
八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圖為10月1日-8日全國每日接待國內遊客人次以及同比恢復情況
↑圖為10月1日-8日國內遊客收入數據以及同比恢復情況
國慶、中秋節長假第一天,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0.97億人次,同比恢復73.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66.5億元,同比恢復68.9%。
國慶、中秋節長假第二天,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1.08億人次,同比恢復80.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65.1億元,同比恢復69.5%。
3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1.11億人次,同比恢復78.2%;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80.7億元,同比恢復66.8%。
4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1.1億人次,同比恢復81.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807.9億元,同比恢復70.6%。
5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0.88億人次,同比恢復80.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45.9億元,同比恢復71.4%。
6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61.5萬人次,同比恢復79.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58.8億元,同比恢復69.7%。
7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208.9萬人次,同比恢復82.6%;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18.4億元,同比恢復78.1%。
8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1855.3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22.3億元。
↑圖為10月3日,遊客在重慶洪崖洞景區一帶遊覽。新華社照片
中短程遊熱
八天長假期間,遊客平均出遊半徑213.0公里,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為14.2公里,出遊半徑較勞動節和端午假期增長56%以上。
↑圖為10月1日-7日遊客平均出遊半徑以及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情況
假期首日,遊客平均出遊半徑242.8公里,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為13.7公里,較勞動節有所收斂,表明國慶假期旅遊的休閒度假屬性更強。
假期次日,遊客平均出遊半徑235.0公里,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為16.6公里,在目的地出行半徑擴大。
假期第三日,遊客平均出遊半徑223.8公里,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為14.2公里。
假期第四日,遊客平均出遊半徑222.2公里,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為14.6公里,出遊半徑較勞動節和端午假期有明顯增長。
假期第五日,遊客平均出遊半徑194.3公里,假期後半程錯峯出遊開始啓動,遊客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為13.8公里。
假期第六日,遊客平均出遊半徑200.1公里,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為13.8公里,48.6%的遊客前一晚在目的地過夜。
假期第七日,遊客平均出遊半徑202.1公里,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為13.6公里。
出境遊轉“內需”
新冠疫情全球持續流行,國慶中秋長假成為出境旅遊需求轉“內需”的重要窗口。長假前6日,國內航班數同比增長11.7%,座位數同比增長14.8%,但客運量僅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成左右。長假期間每天增開鐵路列車500多列,但客運量不到去年同期的7成。
↑圖為10月1日,旅客在合肥南站候車大廳等候檢票。新華社照片
門票減免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超500家景區免門票,超過1000家景區半價或其他優惠。受產品價格、出遊氛圍等多重因素推動,出遊決策提前期由往年的1個月縮短為2-3天。
↑圖為10月1日,遊客在武漢黃鶴樓景區觀看演出。新華社照片
“無預約、不旅遊”
假日期間,景區進一步普及分時預約、無憂退、秒入園等智能服務,數字技術在旅遊預約、行程安排、客源分流、消費導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無預約、不旅遊”得到更大範圍推廣,本次假期實行實名制約的景區同比增長3.5倍多,超94%的5A級旅遊景區實施了分時預約制度。攜程平台已支持覆蓋1200個城市和目的地的一萬多家景區的預訂預約。高德地圖推出全新“全境智能”系統,實時監控及預判景區、商圈、交通樞紐等區域客流和路況。百度地圖升級AI導遊功能,提升遊客體驗。各地爭相引入智慧化手段保障遊客遊覽體驗。
過夜比例提升
八天長假期間,遊客過夜比例為49.6%,遊客滿意度達85.7,較端午和勞動節假期略有提升,處於“滿意”區間。
“光盤行動”盛行
假日期間,多地文化和旅遊部門倡導“垃圾隨人行”旅遊文明,餐館、景區紛紛貼上“光盤行動”等標語,杜絕餐飲浪費。越來越多的遊客自覺認同並踐行“光盤行動”,旅行社主動為團隊遊客配小份餐,散客點餐主動減少分量。家庭近程出遊就餐餘量打包,就餐文明蔚然成風。
“去人少的地方”
長假前7天,東部沿海地區僅廣東和江蘇接待量進入前10,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轄市排名20開外,內蒙、甘肅、吉林、黑龍江、新疆等開闊地區遊客接待排名較以往假期明顯前移。
↑資料圖片
線上科技助力“輕出行”
外賣平台數據顯示,長假期間送往酒店、景區等旅行場所的洗護用品、母嬰產品等銷量同比增長2倍以上,充電器、充電線等電子配件訂單量更是大增超過4倍。餓了麼數據顯示,跨省/市的異地訂單環比勞動節期間增長了近一倍。長假期間,還有不少人通過餓了麼代跑腿業務,實現餐廳代排隊,甚至下單代買景區門票、電影票。網絡租賃讓“輕出行”成為旅行新時尚。
節中機票“跳水”
5日,航空公司聯合旅遊預訂平台適時推薦部分機票早晚時段“跳水”打折信息,對有閒暇時間的居民出遊形成有效的刺激。假期剩餘幾天由北京、上海出發至麗江的機票最低價在300元-550元之間,至西寧的最低預定價僅為400元上下,較去年同期低26%左右。
“小團遊”升温
“大團遊”向“小團遊”轉變,“私家團”不斷湧現。一方面安全、品質成為遊客出行的關注重點,另一方面出境遊市場的高端消費羣體迴流。“私家團”、個性化定製、精品小團等旅遊服務市場加速擴容,並在提供新體驗、新需求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旅拍、自駕、私人遊艇出海、乘直升機求婚等個性化環節不斷滿足消費羣體定製需求。
↑圖為10月6日,遊客在三亞市大東海練習衝浪。新華社照片
5日成返程高峯
受疫情影響居民出遊半徑和出遊時間縮短,百度地圖大數據報告顯示,全國高速返程擁堵則在10月5日下午4點左右出現最高峯。遊客近程和周邊為主的“二次出遊”的意願升高。
專家建議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建議,加強對秋冬旅遊市場走勢和消費特徵的預判,進一步優化供需結構。受疫情影響,旅遊產業景氣回升滯後於市場景氣回升,“人氣”會比“財氣”先起來。要重視冬季冰雪、避寒、鄉村旅遊、體育旅遊等需求的變化,開展冬季旅遊市場需求調研,指導冰雪資源富集區根據冰雪資源特色,結合民宿、運動、度假、温泉、研學等開發新的冬季旅遊項目及產品,加強在冰雪資源匱乏的南方地區開展冰雪旅遊宣傳。
注:以上數據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綜合各地旅遊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的數據測算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