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景區半硯巷,取名來自於文人相關的動聽的故事
整個廣場綠樹環繞。有人在認真拍風景,有孩子在好奇地問這問那,而我除了看風景,還在觀察看風景的人。各個方向來環顧一下廣場的全景,鐘樓和古戲台。紀念館和搭建的展台,整個廣場正好形成閉環。
看得出從江村橋過來,水道稍稍轉彎了。走到河道邊,其實離江村橋的距離不算太遠。沿着河道都有護欄和長椅,隨時都可以停下腳步,靠着圍欄歇息。對面的整塊區域都暫時沒有開放,否則早已人聲鼎沸了。 半硯巷的得名,也有一個和文人相關的動人的故事。這個位置,就是半硯巷所看到對岸的視角。每家每户靠着河道的一側,都有後門和台階。過去除了井水,百姓們的生活用水都在河道中解決。水運、商業都高度發達,所以也吸引外地的銀號來開設了分理處。詳細介紹了這一段水域楓江,也曾是重要的商貿重鎮。環城水上游輪在這裏有一個停靠點,後面不遠處能看到鐵鈴關了。遊船包括少量不文明的遊客,對於河道來説絕對是一個污染源。如果平衡發展經濟和維繫環境,是一個宏觀的話題。 從巷子裏轉過一個街口,牆壁上塗滿了彩繪作品。都是反映市井百姓其樂融融的日常生活,有老少在一起下棋的,扔下的書包和一旁的貓咪都很接地氣。大人帶着孩子出外遊玩的情景,孩子手裏還緊緊地捏着冰糖葫蘆。本土的 建築離不開花窗的點綴,這兩扇花窗的鏤空反差對比強烈。 櫥窗裏還有很多詩文的碑刻。都是歷代文人來到楓橋地區的有感而發。主題內容無不是和此地此景有關。 走過一個類似於茶舍的場所,外表上看上去也古色古香。喝茶,本就是怡然自樂的一種形式。只是古人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也那麼愁眠嗎?楓橋地區吸引了眾多的文人來此觀賞,並且留下了很多詩篇。流傳甚廣的畢竟是少數,其它很多也是字字珠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