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暉:旅行社應積極“謀變”,轉型旅遊服務商
隨着各項政策的逐步調整和放開,旅遊業迎來暑期出遊旺季。截至7月31日,途牛旅遊網7月預訂訂單環比增長112%,出遊人次環比增長146%。截至7月12日,近半個月通過攜程預訂暑期旅遊產品的訂單總量環比上漲超過九倍,增勢迅猛。在業內看來,受疫情衝擊逾兩年後,旅行社依然是各旅遊細分領域中復甦節奏相對緩慢的行業。尚遊匯文旅董事長鍾暉認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轉型是大勢所趨,旅行社應擺脱傳統觀念,“變身”旅遊服務商。
尚遊匯文旅董事長鍾暉。
什麼樣的旅行社“活了下來”?
新京報貝殼財經:從今年暑期的熱門目的地來看,旅遊的哪些細分領域最為活躍,哪些相對沉寂?
鍾暉:我認為在旅遊各領域中,首先恢復的是大交通。無論你要去哪些地方,都需要搭乘火車或者飛機。其次是小交通,遊客出行仍需要租車、乘車。接下來依次是住宿業、餐飲業和景區。排在最後的可能還是旅行社。因為當前遊客的出遊方式發生了改變,很多人選擇自由行,而非通過旅行社參團。
新京報貝殼財經:隨着旅遊業逐步復甦,各地也有旅行社陸續重啓。經過疫情衝擊後,當前仍能保持運營的旅行社有哪些特點?
鍾暉:我總結了五個特點。一是骨幹隊伍還在,這是很重要的。我知道很多現在堅持着的旅行社,仍然保留有幾十人的團隊。二是基礎業務還在。目前活下來的很多旅行社都是有老客户、長期客户的。第三是信譽還在。例如在2020年疫情暴發初期,很多旅行社果斷退款,維護遊客利益,日後遊客出遊選擇這些旅行社的機會就大。第四是沒有“躺平”,積極自救。第五是探索轉型。除了旅遊主業,還積極拓展其他業務。
新京報貝殼財經:在你看來,當前旅行社恢復業務主要面臨哪些挑戰?
鍾暉:挑戰很多,例如遊客出行的消費信心,重塑服務團隊等,但最大的挑戰一是擔心疫情反覆,二是擔心政策反覆。
新京報貝殼財經:當前國內旅遊市場出現了怎樣的發展趨勢?
鍾暉:我把目前文旅發展的趨勢歸納為“6+1”,傳統旅行社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其實大有可為。第一是休閒度假遊的本地化。在這個趨勢下有一些旅行社成功轉型,比如做城市騎行、城市徒步,原來做地接的旅行社可以在產品上有很大的創新空間。第二是文旅目的地主題公園化,一些旅行社嘗試做主題公園、特色景區、文旅項目的票務代理。第三是沉浸式體驗的普遍化。現在沉浸式體驗成為趨勢,但相關文旅項目缺乏內容運營商,很多旅行社可以從中挖掘商機。第四是城鄉互動高頻化,在鄉村振興與農商文旅融合中,民宿、新周邊遊、新公路旅行等方面,都有旅行社發揮的空間。第五是旅遊產品的重度細分化,例如自駕、露營、親子、研學、攝影、團建拓展,可以把一個品類不斷細分,並在這細分領域中找到機會。第六是泛文旅化,演藝動漫是文旅,主題書店是文旅,網紅咖啡店也是文旅,一切皆文旅,很多旅行社也在轉型做這方面的嘗試。最後是網紅專業化,我們有一些導遊已經成為本地達人。
新京報貝殼財經:面對這些新趨勢,旅行社應如何應對?
鍾暉:我認為旅行社不能只將自己定義為旅行社,而應該是旅遊服務商。我們做的是生意,為什麼要限制自己呢?服務商最重要的是做用户運營,滿足用户不斷增長的對旅行的需求及其衍生需求。旅行社線下這麼多門店、這麼多客户,可以場地複用,賣給用户其他的東西,變身生活服務商。旅行社也可以成為技術供應商,我們觀察到很多旅遊企業正在幫助企業做供應鏈管理,例如提供差旅服務。還有的旅行社幫助旅遊目的地政府做營銷策劃等專業服務,其實有很多的轉型方向。
“Z世代”漸成消費主力,目的地成團產品走俏
新京報貝殼財經:在旅行社推出的旅遊產品方面,當前是否有出現新變化?
鍾暉:現在目的地碎片化了,原本旅行社很少做目的地成團的產品,即根據客人需要做目的地安排,但近來此類產品逐漸增多。相對於過去的打包產品,目的地成團產品的操作更復雜,利潤更透明,就是單項委託加上服務費。
想把此類產品做好,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系統,這其實是飛豬、攜程等OTA平台的優勢所在。傳統旅行社先詢價,再去幫遊客預訂就很麻煩。換言之,這種模式其實就是高端定製的基本模型,因此只適合大型的、有系統整合能力的旅行社來做。一般旅行社可以將其作為過渡時期的產品。
新京報貝殼財經:經歷疫情逾兩年衝擊後,對於未來發展,旅行社可以總結出哪些經驗?
鍾暉:有一個經驗特別重要,叫小團組作戰。一定不能像原來那樣繼續包機、包房,不要做重,還是要做輕。為什麼有些模型單一的旅行社很難?因為原來很多以批發業務為主的旅行社,一來就把歐洲當地的大巴車都包了,市場繁榮下有規模效應,現在這樣就不行了。而一些多元發展的旅遊上市公司,把風險分散,雞蛋沒有放在一個籃子裏,日子就好過得多。
旅行社要不斷創新,不斷迭代,要跟上潮流,及時滿足用户需求。現在消費主力人羣漸漸變成“Z世代”,這些人怎麼會參加零負團費的跟團遊呢?他們不願意去某個地方看個景點,跟標誌性的建築照個相,假設他們就想去那裏玩劇本殺,為什麼不給他們安排呢?不變的是滿足客户需求的高質量、高水平服務,變的是內容和產品。
新京報貝殼財經:旅行社應該如何拉攏這些新興消費羣體呢?
鍾暉:我覺得涉及很多方面,第一步是營銷方式。客羣獲取信息的途徑是小紅書、抖音,營銷上肯定得變。要建立自己的直播隊伍,進駐短視頻平台,要學會種草,學會獲取、運營私域流量。第二,這些人羣喜歡“説走就走”的旅行,不習慣把出行全部計劃好,所以在產品設計方面就得有更大的自由空間,需要講好一個故事,將時間、空間、事件的各個維度串聯起來,滿足更加立體化、多元化的體驗需求。未來旅行社的產品研發需要更精細化,不再是一個產品賣所有人,而是根據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去定製,進而需要模塊化。要支撐模塊化,就得數字化升級。未來都是變化,旅行社不能不變。
好的旅遊產品應是觀光、休閒與沉浸式體驗的結合
新京報貝殼財經:隨着近期各項政策的逐步調整和放開,為旅遊業帶來一定利好。在你看來,現階段旅遊企業還需要哪些支持?
鍾暉:需要進一步放開市場。市場是1,其餘政策都是1後邊的0。只要放開市場,旅遊自己就能活了。舉個例子,一個北京人如果自由行,只需要72小時內核酸綠碼就可以自由進出景點、酒店等,但是如果參加旅行社的團隊,必須登記住址,還要打加強針,否則旅行社就無法獲得電子行程單。
新京報貝殼財經:你認為哪類客羣是當前旅遊業最需要抓住的?應如何精準營銷?
鍾暉:現在兩大類客羣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家庭,包括以家庭為單位的私人小團、定製團等,包括熟人間的定製團。二是商旅,商務出行現在是剛需,訂機票、訂火車票、訂酒店、訂當地遊樂都是必須的。行業需要在產品研發上做一些調整。
新京報貝殼財經:隨着跨省遊政策鬆綁,長途旅遊產品是否會快速回彈?在設計上,長途旅遊產品與過去相比是否會出現變化?
鍾暉:從今年暑期來看,傳統的旅遊目的地依然火爆,例如雲南和海南,新疆也正值旅遊旺季。當跨省遊放開後,我認為遊客首先想到的還是傳統、經典的旅遊目的地。在設計上,可以增加新元素,例如網紅打卡地、特色餐廳等。原來觀光遊的方式要升級,遊客可能會想去看看小紅書、抖音上推薦的網紅書店、網紅餐廳,為什麼不安排呢?好的旅遊產品應該是觀光遊、休閒度假、體驗沉浸的融合,例如參觀文旅目的地的經典景點,這是觀光;像當地人一樣去吃一頓特色早餐,這是體驗;邊走邊看,慢下來,這是休閒度假;把這些元素融合起來,就是一個沉浸式的好產品。
新京報貝殼財經:受疫情影響,短線旅遊與休閒逐漸融合。對未來的短線旅遊產品而言,要怎樣保持對遊客的吸引力?
鍾暉:同樣也是增加新元素。這就是旅遊產品研發過程中提到的“重塑供應鏈”。原來的供應鏈是什麼?就是車隊、酒店、導遊等。現在的供應鏈應該包括更多元素,例如民宿、網紅打卡地、米其林餐廳等,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點。只有比用户更瞭解文旅目的地,才能設計出有吸引力的產品。幫助遊客發現身邊的美好,幫助遊客發現過去的美好。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鄭藝佳
編輯 李錚
校對 王心
圖片 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