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曾流傳着一句順口溜,大意是這樣的:去了北京才知道官小,去了深圳才知道錢少,去了重慶才知道結婚太早……這些都是人們對於一座城市的標籤,那麼到了蘇州又有什麼感受呢?我覺得到了蘇州,才知道什麼是生活,正如餘秋雨在《白髮蘇州》中寫過的一樣:這裏的流水太清,這裏的桃花太豔,這裏的評彈有點撩人,這裏的小食太甜,這裏的茶館太多,這裏的書肆太密。
一句“天上天堂、地下蘇杭”,道盡了人們對蘇州的嚮往,正如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第一次都繞不開蘇州一樣,時至今日,蘇州依然是中國最值得去的城市之一,因為這裏的人們歷來富庶,對於生活有着刻在骨子裏的講究。從崑曲、評彈、茶館到一碗麪、一份點心,蘇式生活的精髓在每條街頭巷陌、煙火市井中都能讓人感受到。
作為旅遊達人,渝帆常年遊走在全國各地,雖然有的時候會走馬觀花,進行打卡式的素材拍攝,但有閒的時候也喜歡過過當地人的生活,所以這次我們來到蘇州的同裏古鎮,瞭解到同裏八景之中有一個景點叫南市曉煙,具體所指,竟然是一座有名的茶樓,於是便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去感受了一下蘇州人的精緻慢生活。
“南市曉煙”指的是有着江南第一茶樓之稱的同裏南園茶社,據當地朋友介紹,早在幾百年前,南園茶社(當時還叫福安茶社)周邊,每當東方破曉,茶社之外,河埠舟楫爭泊,出水魚蝦起市,往來客商雲集,一幅生動的水鄉曉市風情畫。由此,當地文人墨客稱其為“南市曉煙”,並列為同裏八景之一。
關於南園茶社,有人是這樣描述的:南園茶樓卧於水上,臨眺兩側市河,船隻穿梭來往,駁岸隨街曲折,水橋邊邊傳來“魚蝦、蓴菜、嫩藕”的叫賣聲,岸邊高大的榆樹古槐,鵲鴉飛鳥憩於枝頭,晨霧中的洞水影,村女戴着繡花包頭,束鑲邊裙裾,髮髻上扎着鮮豔的紅頭繩,於河埠浣衣洗涮 清晨,茶樓生意特別好,門庭若市,河灘頭停滿漁船,樓上樓下人聲喧鬧,熱氣騰騰,茶客們聚在茶樓,喝茶,聊天,吃點心,打聽行市……樓外的喧鬧充滿市井煙火,但樓內的生活卻又是另一番模樣。
茶社不大,臨河而建,上下兩層,四開間門面,全部是傳統的磚木結構,門面是清代風格的木雕裝飾,茶社二樓有一個舞台,名喚南園藝苑,我們到來的時候,正有兩位藝人在台上邊彈邊唱。
只見其中的女士懷抱琵琶,身着旗袍,低眉弄弦,咿咿呀呀的唱着江南軟調,雖然聽不太懂,卻很有文化韻味,上前尋問方知,這便是國家非物質方化遺產、著名的蘇州評彈!
幾段唱罷,兩位藝術家臨窗休息,渝帆上前攀談得知,這裏每天都有表演,內容並不侷限為評彈,有的時候也會有宣卷、戲曲、小調、江南絲竹等,這讓我想起了在廣州酒家喝早茶的情形,雖然他們表演的各不相同,但形成的氛圍卻極為相似,來這裏的,都是有品味、董生活、會欣賞的當地人。
茶是國飲,有着數千年的歷史,也形成了厚重的文化,很多方面還十分講究,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老茶館,比如重慶的交通茶館,北京的老舍茶館、成都的鶴鳴茶館、上海的相爺府茶樓、廣州上下九的陶陶居等,每一個茶館的背後都有許多的故事,同時也藴含了厚重的當地文化,無疑南園茶社也可算作是蘇州的代表。
在南園茶社的牆壁上,渝帆注意到有不少關於南社雅集的介紹,再聯想到南社主要創建都陳去病和柳亞子皆為蘇州吳江人,其中陳去病還是同裏本地人(柳亞子為相隔不遠的黎里人),那麼可以想象,南園茶社對於這個曾經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資產階級革命文化團體中,肯定有過重要的影響,也不知道南園茶社是不是可以簡稱南社,又與那個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南社文化團體有着怎樣的關係。
南園茶社有市井煙火的一面,也有詩情畫意的一面,它是蘇州精緻慢生活的具體體現,這是漫長歲月文化浸潤下的氣定神閒,畢竟江南四大才子全是蘇州人,白居易在蘇州修了一條山塘街,柳永也長期流連於蘇州,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范仲淹、黃公望、顧炎武、葉聖陶、貝聿銘等名人,都與蘇州息息相關。所以説蘇州人是被詩情畫意沁潤着長大的,也不為過,那麼如果大家時間充許,也可以到南園茶社這樣的地方,走進蘇州人中間,感受一下獨特的蘇式慢生活,也算是旅行中很有意義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