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見 “山寨長城”也該多維看_【快資訊】

日前,一段關於江西南昌“山寨長城”的視頻走紅網絡,引發熱議。據景區負責人介紹,2012年景區開始籌劃建設該長廊,“當時是因為隔壁一個景區發生火災把林子燒沒了,所以就想建一個防火隔離帶,把長廊和長城相結合”。

論見   “山寨長城”也該多維看_【快資訊】
從外形上看,南昌的這一觀光長廊基本上是模仿北京長城,説是“山寨長城”,並不冤枉。不過當地並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是在建設過程中結合了本地的地形地貌,並且賦予了“長城”新的防火功能。據稱,“南昌長城”建好運營後,成為當地吸引遊客、拉動旅遊的重要平台。從“防火隔離帶”到“觀光長廊”,“山寨長城”給了人們理解“山寨文化”的新視角。對它,恐怕也不應簡單否定。 從某種程度上説,“山寨長城”也是對長城文化的展示。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人們公認的共同精神財富。文化遺產之所以被認同,首先源於公眾對它的認知。無論是我們常見的長城雕塑、擺台還是圖像,景觀遺產的“複製版”在其中起到了宣傳和展示的作用。正如有專家所説,“所謂的‘山寨長城’,不過是一個更大的工藝品,放在山上、大地上而已。”“山寨長城”通過樣貌上幾乎復原的形式,向當地人展現了“長城”的磅礴氣勢,也使得長城這一遺產景觀更加為公眾熟知、認可。 其實,文化遺產的“山寨”也間接滿足了大眾的體驗式消費需求。比如,此前深圳通過打造世界之窗公園,成為了中國民眾一睹天下景觀遺產的窗口,讓更多人瞭解了分佈於全世界的優秀文化遺產和名勝景觀。再比如,華西村通過將全球各地的景觀“搬”進自己的村內,讓人們在家門口就能滿足開闊眼界的需求。對文旅產業來説,“模仿律”是一個重要規律,即文化勢能低的地方通過對文化勢能高的產品的模仿,滿足人們的期待。就此來説,文化遺產的“山寨”也是某一地區一段時間內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 問題是,借鑑與模仿,認同與抄襲,有時未必涇渭分明。近些年,山寨長城、山寨故宮、山寨埃菲爾鐵塔,各種景觀遺產的“山寨版”次第開花。其中,就有一些因為一味模仿對“原創”造成了侵權,還有的因為不結合當地具體情況,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這些都值得警惕。“山寨長城”提供了一個審視“山寨”的視角,但需要注意的是,隨着文化消費者的態度和需求分量越來越重、品位越來越高,城市和景點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靠創新。這正如齊白石老人所説:“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1 字。

轉載請註明: 論見 “山寨長城”也該多維看_【快資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