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村落煥生機顯活力 大堰做好古建築“活態保護”

近年來,大堰鎮堅持古建築保護與開發並行理念,讓老房子“活”起來,賦予鄉愁新載體。

歷史村落煥生機顯活力 大堰做好古建築“活態保護”

走進大堰村,潺潺縣溪穿村而過,石子鋪成的小路曲徑通幽,村居沿兩岸佈局。在村莊下街,坐落着一座明代尚書第——獅子閶門。這裏原是明朝官員王鈁的故居,現僅存寬7米有餘、高6.6米的門樓,上懸“尚書第”和“旌表尚義之門”的匾額。經過百年風雨洗禮,門樓多處木製構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腐爛、蟲蛀等問題。經過“微精”古宅修復工程,雕花的棟樑和鏤空的裝飾鬥保留了原來的面貌,門前的一對石獅子憨態可掬,成為大堰古村一處亮眼的風景。

歷史村落煥生機顯活力 大堰做好古建築“活態保護”

近年來,大堰鎮結合全域美麗建設,採用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村民自治等多元保護模式,累計投入各類資金3500餘萬元,恢復或修繕了古堰遺址、獅子閶門等一批古蹟古宅30餘處。“通過修舊如舊等措施,保留了古民居、古祠堂等歷史文化遺蹟遺存,並且用好村落古建築和歷史文化資源,串點成線助推鄉村旅遊。”大堰鎮社事辦主任王建國表示。

截至目前,大堰鎮擁有一定歷史和保護價值的古民居、古橋、古道、古祠堂等150餘處,其中省級文保點2處、區級文保點11處、歷史保護建築15處、國家級傳統村落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個、市級歷史文化名村4個。

將古建老宅修繕完好,只是第一步。大堰鎮積極探索" 活態化 " 保護模式,以不同形式活化利用,賦予舊宅子新功能。

作為“浙東古山村的標本”,謝界山村修建於晚清年代的古建築羣保存較為完善,柿子紅了·燕來山田民宿正坐落於此。其建築前身是是清乾隆年間的上埭屋大閶門,佔地1302平方米,有200多年的歷史。推開咿呀作響的院落大門,庭院花草、水景相互映襯,黛瓦粉牆,重檐花柱、磚石檻框,歲月的氣味依稀可聞。經過大半年的打磨,原建築主體結構得以保留,通過優化加固,並增加透光、通風、隔音,增加了居住的舒適性。“通過對老房子升級至適於現代使用,讓更多人走近這座大宅子,老房子才能重新升騰起鮮活的生氣。”燕來山田店長沈姣蓉介紹道。

歷史村落煥生機顯活力 大堰做好古建築“活態保護”

歷史村落煥生機顯活力 大堰做好古建築“活態保護”

連山非宿同樣是老建築改造的民宿,遊客在享受現代居住環境和服務質量的同時,還能領略融入在民宿角角落落的大堰歷史風情。而在湖邊橋村國家AAA旅遊景區五洞橋景區內,連山文化民俗館靜靜佇立,迎接八方遊客。其前身為周氏宗祠,通過對原來古建築的修繕維護,打造成集“非遺、鄉賢、農副產品展銷”於一體的旅遊綜合場所,豐富了景區業態。當古建老宅大門徐徐敞開,“沉睡的歷史”煥發新生。

歷史村落煥生機顯活力 大堰做好古建築“活態保護”

歷史村落煥生機顯活力 大堰做好古建築“活態保護”

近年來,大堰鎮在尊重古建歷史價值和建築成就的基礎上,結合區域的環境文脈,對古宅進行基礎設施升級並注入不同功能,使古宅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大堰鎮黨委書記王盛表示:“我們既要保留古建築原始的生態肌理和文化遺產,也要將傳統建築保護與全域旅遊發展結合起來,讓人記得住鄉愁、留得下記憶。”


記者 趙雪雁 單曉峯 通訊員 趙伊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8 字。

轉載請註明: 歷史村落煥生機顯活力 大堰做好古建築“活態保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