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變濕地 紅樹漸成林

“失地”變濕地 紅樹漸成林

俯瞰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 本版圖片均由記者 袁琛 攝

“失地”變濕地 紅樹漸成林

棲息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白鷺。

“失地”變濕地 紅樹漸成林

棲息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白鷺。

“失地”變濕地 紅樹漸成林

11月27日,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在管護紅樹林苗木。

“快看!”隨着幾道白色身影迅速掠過天空,手持望遠鏡仔細觀測的羅理想忍不住發出一聲短促而驚喜的輕呼:“這是黑臉琵鷺,它們又來過冬了。”

11月30日,在位於儋州市光村鎮的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監測站巡護員羅理想如往常一般挎起相機,拿着望遠鏡,在濕地公園的各個角落監測。在他眼裏,濕地公園有一股靈性:灘塗紅樹林叢生,潮汐往來間留下俏皮的小蟹;鳥兒翩躚而來,飛得近時,彷彿一伸手就能夠着它們……

“生態之美,離不開人們對濕地的保護。”羅理想説,這些年,隨着人們的環保意識提升,保護力度不斷加強,濕地回報以更加曼妙的姿態。

近年來,作為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管理單位,海南農墾西聯農場公司在屬地政府的支持和領導下,設立專職濕地公園管理委員會,持續加大濕地公園的生態保護力度,積極配合政府開展退塘還林、紅樹林修復等工作,並完善基礎設施,開展調查和監測,持續做好宣教工作,探索濕地的保護性開發。

退塘 轉變發展方式 重建濕地生態

冬日暖陽醉人,11月30日,來自陝西的遊客李潔和幾位好姐妹來到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中游玩。“坐在觀光亭裏,被茂盛的綠植環繞,看着鷺鳥在周邊成羣飛舞,真讓人心情舒暢。”

遊客們所處區域是恢復重建區,也是改觀最大的區域之一。李潔無法想象,幾年前,她所在的觀光亭周邊還是另一番景象——周邊村民們圍塘養魚,魚塘破壞了紅樹林生存的土壤,也破壞了候鳥的棲息環境。

羅理想介紹,濕地公園區域內有東場和墩吉2個自然村,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受到自營經濟發展熱潮影響,周邊職工羣眾習慣“靠海吃海”,在這裏建起魚塘,養殖魚蝦。

人們腰包日漸豐厚的同時,也欠下了一筆生態賬——紅樹林被破壞地、濕地涵養能力嚴重退化、亂排的污水致使生態污染嚴重。直到近些年,隨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化,人們才意識到,轉變發展方式勢在必行,並且迫在眉睫。

各級政府部門逐年加大對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的保護力度,尤其是去年以來,儋州市政府牽頭組織多個相關部門以及西聯農場公司組成聯合工作小組,在此開展退塘還林、還濕工作。

“過去,村民們沒有環保觀念,誤以為紅樹林天生天養,沒了便沒了。”羅理想説,養魚是當地羣眾賴以生存的產業,在利益面前,推進退塘還濕工作需克服諸多困難,“農場公司下設的濕地公園管理委員會配合政府開展宣教工作,我們走村入户,一家家走訪,一點點講解濕地保護的重要性。終於,大夥的態度慢慢從冷眼變為理解。”

“退塘還林還濕,雖然沒了魚塘,卻能更好地保護濕地,這是對子孫後代有好處的事。”皮膚黝黑的敦節村村民吳神懷是當地養殖大户,養了10多年魚,家裏有20多畝魚塘,但聽羅理想説起退塘還林、還濕的好處和重要性,幾番糾結過後,他主動提出要從自家的魚塘開始“退”起。

如今,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區域內看不到一口魚塘,原先的117口魚塘已全部拆除,面積約為2000畝。

還林 苗木紮根灘塗 “貴客”遠道而來

“退塘後,根據生態專家的意見,我們在此區域積極開展生態修復工作。” 西聯農場公司副總經理劉傑文介紹,公司整合中央專項資金、政府支持資金以及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專項扶持資金等,積極推進濕地生態修復工作。根據專家意見,一方面,該公司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積極開展紅樹林種植工作,修復被破壞的植被,另一方面,留出一定空間的自然恢復區,供水鳥休憩與覓食等。

走入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恢復重建區,原本髒臭的魚塘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秋茄、木欖、紅海欖等本地紅樹林苗木在灘塗紮根的景象。

午後的日光仍然有些熱,在一處新種下的紅樹林苗木間,參與紅樹林種植工作的敦節村村民簡吉英忙着查看土壤的排水狀況和紅樹林的生長情況。“這些苗剛種下不久,還很嬌嫩,得細心查看確保它們成活。”她説,大夥現在都知道紅樹林最直接的作用是保護堤岸,是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天然屏障,“保護濕地,就是守護我們的家。”

今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裏已經新種起700多畝紅樹林,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

除了紅樹林外,濕地公園裏的花鳥魚蟲也都是人們的保護對象。西聯農場公司設立濕地公園管理委員會,專職開展濕地保護工作,並在濕地公園內成立檢測站,負責調查、檢測、宣教、保護等工作。“每天都要在濕地公園裏巡邏,防止打鳥、掏鳥蛋等破壞紅樹林生態環境行為。” 羅理想説,以前會有生產隊或周邊自然村的職工羣眾來打鳥,但大家的生態保護觀念越來越強,此類現象近兩年幾乎沒有發生過。

濕地公園裏風貌進一步美化,是村民們看得見、摸得着的最直觀變化。而更讓村民們驚喜的是,“貴客”黑臉琵鷺的到來。

“黑臉琵鷺可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球瀕危的鳥類。而這幾年,它們總是不遠千里來這過冬。”在專家們的宣教下,村民李季春知道了黑臉琵鷺是一種對濕地環境變化極為敏感的鳥類,以潔淨而開闊的濕地環境作為理想棲息地。

探索 適度利用資源 平衡保護開發

濕地保護如何才能實現綠色發展,讓企業以及周邊羣眾從中受益,一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濕地保護與村民發展,並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共贏的探索。”劉傑文説,該公司正在逐步摸索羣眾共建的理念和模式,並赴多地考察可行項目,其中讓羣眾職工吃上旅遊飯是一種選擇。

據瞭解,在不影響生態的前提下,西聯農場公司在濕地公園建設了訪客中心、宣教廣場瞭望台、攬海亭、觀鳥屋等旅遊基礎設置,目前正緊鑼密鼓地建設集多媒體展示中心、宣教圖片展示中心等功能區為一體的科普館。

下一步,西聯農場公司謀劃在濕地公園西邊的鹽灶村發展古榕樹羣觀光項目、坡坎村發展千年荔枝樹文化園項目,圍繞濕地公園打造一個帶狀生態旅遊網絡,發展美麗鄉村項目,從而實現保護與發展的雙贏,為全省貢獻濕地綠色發展的經驗。

“我們希望在保護的同時適度利用,通過利用實現更好的保護,也就是找到保護與利用結合的平衡點。”劉傑文表示,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將嚴格遵循自然生態風貌的保護與開發建設相協調的原則,科學開發,加強管理,最大限度發揮生態資源優勢。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來源:海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11 字。

轉載請註明: “失地”變濕地 紅樹漸成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