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評58米高巨型關公被指違建:打造歷史景點要走心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聖像高58米、重1200噸,僅青龍偃月刀便有136噸重,無論是在聖像底下仰視還是在護城河邊平視,都能感受到它的威武大氣。”這是公眾號“荊州古城”對關公義園內關公雕像的描述。
據報道,這是目前全球體量最大的青銅雕像。但近日,這座巨型雕像被指屬於違建,且基座正在沉降。
據住建部網站10月8日消息,住建部會同有關部門對媒體和羣眾反映強烈的湖北省荊州市巨型關公雕像項目進行了調查併發布通報,指出巨型關公雕像違反了經批准的《荊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有關規定,項目破壞了古城風貌和歷史文脈。
據瞭解,2019年城管委就曾向關公雕塑的投資建設公司下發《關於限期改正關公聖象基座雕像違法建設的函》要求整改,但發函一年多,投資建設單位並未向該委反饋整改情況。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我們熟知的歷史典故,荊州想借關公文化這張牌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但如此大手筆建造的巨型關公雕像,初見或有一定程度的視覺震撼,但除此之外似乎也品不出更深的歷史韻味。
打造文化地標最怕徒有其表,一味追求“最大”“最重”“最高”的形象工程,不僅耗神傷財,也起不到宣揚當地歷史文化的效果,更贏不來遊客的青睞和口碑。
就如這座對外宣稱“荊州旅遊新地標”的關公義園,自開園4年來一直慘淡經營,遊客和市民對“威武大氣”的巨型雕像也並不買賬。
荊州是一座有數千年文化積澱的歷史古城,荊楚文明便在這裏孕育而出。
在創新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當地的歷史風貌不受破壞,是荊州在內的每一座古城管理者都應具備的底線思維。
且不説雕像基座下沉對周邊環境安全的影響,這5000餘噸的總量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環境管理不小的壓力。與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古城相比,這座堪比20層樓高的巨型雕像略顯突兀,它也並未讓遊客感受到與高度相匹配的歷史敬畏感,不得不説是一種遺憾。地方旅遊業的發展也是經濟發展的一項內容,因此藉助歷史資源打造更具特色的文化景點,以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參觀旅遊無可厚非,但景觀打造需擺正態度,不能僅僅當個噱頭,貪大求怪,以影響自然、人文環境的方式實現景觀的“破壞性創造”。歷史與文化,關鍵還在韻味與含蓄,而非聳人耳目的視覺刺激。
住建部通報後,雕像該如何進行整改?工作人員回應稱“我們高度重視這個事情,正在研究和處理的過程中,後續情況會及時向社會公佈。”
期望他們能夠真正做到高度重視,認真反思雕像建造過程中就已經存在的各種問題,舉一反三,做好整改。
如此大的工程也許不能簡單地一拆了之,如何摒棄固有思維,協調好開發與保護、傳承與創新的關係,考驗着地方的管理智慧。當然,荊州的巨型關公雕像並不是個例,住建部的這次通報對其他地方也是個提醒,濫建“文化地標”的形象工程要杜絕,打造歷史景點要“走心”,做細做實做出自己的特色,讓遊客有更豐富的沉浸式體驗才是王道。
文字:邢妍妍圖片:視覺中國
原標題:《58米高的巨型“關公”,有必要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