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觀眾在第二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非洲商品展區參觀。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華社長沙9月29日電(記者魏董華、鄭夢雨)一隻來自西非安哥拉海域的龍蝦經過24小時飛行,就可以來到湖南長沙人的餐桌上。
正在湖南長沙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上,非洲海鮮展位的這條“廣告”吸引了許多中國採購商的目光。
42歲的唐鵬從事非洲海鮮供應鏈生意已經5年了,展會期間他一直忙於各類商務對接。“非洲海鮮的性價比高,有一些意向客户希望能進口非洲海鮮到國內市場,看好其市場前景。”他説。
2016年,此前一直從事法語地區出口貿易的唐鵬轉向進口,他把目光瞄準了非洲豐富的海產品資源。
“非洲工業污染少,海鮮品質好,可以達到‘刺身級’。”唐鵬説,當時對中國海鮮市場也做了分析,非洲海產品的市場潛力很大。
正如唐鵬預想的那樣,這兩年非洲海鮮的進口量呈直線增長,雖然和歐美進口海鮮相比,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還不高,但優勢明顯。
“非洲海鮮肉質好、個頭大,關鍵價格上很有優勢。”唐鵬算了一筆賬:以新鮮龍蝦為例,算上運費後,其與澳洲龍蝦相比還便宜至少10%,如果是凍品走海運價格則便宜20%左右。
非洲海鮮在中國市場的前景同樣受到安哥拉中國商會副會長費爾南德斯的認可。他説,西非幾個臨靠大西洋的國家海洋漁業資源豐富,不少當地人都是依靠捕撈、販售海鮮為生。這兩年,來找商會對接海鮮進出口貿易的中國代理越來越多。
唐鵬在非洲西海岸的公司會給當地漁民油費補貼,以資助他們遠洋捕撈,然後收購他們捕獲的海產品粗加工之後再運往中國。這也給了非洲漁民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
“非洲很多國家的進口產品都享受零關税的政策,這其中就包括海產品。”唐鵬説,現在還開通了安哥拉到湖南長沙的直航航線,可以預期的是越來越多中國人可以享受到新鮮的非洲海產品。
此次博覽會期間,還舉辦了中國—非洲葡語國家漁業暨水產品推介對接會,會議除了推介非洲葡語國家漁業資源和有關政策外,還探討雙方在漁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合作模式。
“對於商家來説,海鮮雖然利潤率不高,但市場持續性好。”唐鵬説,目前非洲海鮮的進口還是原料居多,我們也在往深加工方向努力,製作一些即食性的海鮮製品,以求打開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