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青頭潛鴨。

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觀鳥志願者在野外監測鳥類。

均為武漢市觀鳥協會供圖

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白冠長尾雉。

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黃胸鵐。

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赭紅尾鴝。

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小杓鷸。

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遠東葦鶯。

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鷗嘴噪鷗。

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紅嘴巨燕鷗。

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叉尾太陽鳥。

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黑浮鷗。

4月1日是湖北省“愛鳥周”首日,《2020年武漢重點區域鳥類監測年報》正式發佈。去年,有7種鳥類“稀客”因為闖入鳥友相機鏡頭,而登上武漢“新鳥榜”。

這份年報,是武漢市觀鳥協會在市園林和林業部門指導和支持下,對全市61個重點區域進行鳥類活動監測的成果彙編,也是我市發佈的第五份觀鳥年報。監測結果顯示,4年來,武漢市觀測記錄到的鳥類種數逐年增加:2016年,306種;2017年321種;2018年322種;2019年342種;2020年338種。已有十幾年觀鳥經歷的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認為原因有三:一是武漢市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二是市民愛鳥護鳥的意識日益增強;三是武漢愛鳥人越來越多,觀測記錄鳥類的“眼睛”越來越多,僅該協會就有觀鳥志願者170餘人。

2020年年報共收錄監測記錄1933份、鳥類救助記錄145份。61個重點區域鳥類監測點遍佈武漢全境,涵蓋了河流、湖泊、濕地、森林、農田、綠地等不同類型的生境。

年報顯示,2020年度,鳥友們在武漢市域共觀測到野生鳥類338種、近85萬隻(次)。其中,留鳥81種,佔23.96%;冬候鳥97種,佔28.70%;夏候鳥61種,佔18.05%;旅鳥95種,佔28.11%;迷鳥和未知居留型鳥類,均不到1%。

年報收錄了鳥友們去年拍攝的鳥類圖片300餘幅,每一種被觀測到的鳥類,都附有觀測地點,按月記錄的出現頻次,以及單次記錄到的最大羣體數量。例如,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去年1月11日,被彭憬等鳥友在黃陂區童家湖一次性觀測記錄到279只;野鴨羅紋鴨,去年11月15日被楊睿等鳥友在沉湖濕地一次性觀測記錄到2.2萬隻。

2016年以來,武漢市觀鳥協會組織以會員為主的志願者,披星戴月,風餐露宿,開展野外鳥類監測,並將監測成果以年報的形式向社會發布。在進行鳥類監測的同時,觀鳥志願者們遇到張網捕鳥,鳥類被困、受傷等情況時,會及時採取措施,拆除鳥網、救助被困或受傷鳥類。

1日,市園林和林業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武漢觀鳥志願者不辭辛苦,長年累月觀鳥護鳥,大範圍、高頻率開展鳥類監測,積累了大量的科學數據,為武漢市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濕地保護和科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種鳥類“稀客”闖入鳥友鏡頭

2020年,武漢發現了7種鳥類新記錄,包括赭紅尾鴝[qú]、小杓[sháo]鷸、遠東葦鶯、鷗嘴噪鷗、紅嘴巨燕鷗、叉尾太陽鳥、黑浮鷗。這些闖入鳥友鏡頭的鳥類“新客”,使得武漢鳥類記錄達到421種。

記者瞭解到,從2016年起,武漢市觀鳥協會開始按照規範程序,認證武漢新鳥類的觀測記錄。截至2020年底,武漢共有38位鳥友觀測記錄到新鳥類33種。其中9種被列入湖北省鳥類新記錄。

該協會會長顏軍介紹,每個鳥類新記錄的誕生,都要經過嚴格的認證程序。即:1、發現者提報觀測記錄,提交拍攝的鳥類圖片,並配上文字簡述記錄過程;2、該協會鳥友們討論;3、武漢市鳥類記錄委員會認證通過;4、鳥類專家確認;5、該協會微信公眾號公佈。

申報列入湖北省鳥類新記錄,要求更嚴格。除了完成上述程序,還得在《動物學報》《野生動物學報》《四川動物》等其中一個全國性學術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

“隨着鳥類新記錄不斷刷新,觀測記錄到新鳥類的難度也越來越高。”顏軍説,正因為如此,每次打破該記錄,武漢鳥友們都像中了彩票。

“這些新鳥類,是原本就生活在武漢,只不過以前沒有被發現,還是從外地首次來到武漢?”記者問。顏軍回答説,這兩種可能性都存在。

他舉例説,這次新發現的遠東葦鶯,2020年5月在江夏區湯遜湖千畝塘被鳥友邱鴻拍攝到,經專家辨識,是首次在武漢記錄到的新鳥類。照片發到微信羣后,一位鳥友翻出2016年的照片比對,這才發現,自己當時也抓拍到了這種鳥類,可惜把它誤認為是黑眉葦鶯。

還有,叉尾太陽鳥是分佈在南方地區的鳥類,其種羣數量很少,出現頻率很低,是首次“闖鏡”來漢的不速之客。

13種上榜鳥類40年未見“本尊”

武漢鳥類觀測記錄,始於19世紀60年代武漢開埠之際。截至2020年底,武漢地區共記錄野生鳥類421種,佔全國野生鳥類的29.13%。即全國有近三成鳥類,曾在武漢現身。

不過,武漢鳥類觀測記錄也留下一個遺憾:從1980年至今41年多的時間,有13種鳥類,再也沒有人在野外見過它們的“本尊”。它們是:東方中杜鵑、大鴇[bǎo]、䴉[huán]嘴鷸、鷹鵰、白肩雕、草原鷂、慄鳶、毛腳鵟[kuáng]、大鵟、黃腿漁鴞、北蝗鶯、震旦鴉雀、普通   [shī] 。

“誰要在野外再觀測記錄到這些鳥類,那就像放了衞星一樣。”顏軍説,這些鳥類或許在武漢已經沒有分佈,或許是由於數量太少,沒有被觀測記錄到。

“如果有人重新觀測記錄到這些鳥類,有沒有獎勵?”記者問。“有啊。待遇就像觀測記錄到新鳥類一樣。”顏軍笑道。

記者瞭解到,從2016年起,凡是觀測記錄到新鳥類的鳥友,市觀鳥協會都會獎勵一個保温水杯,杯子上刻着記錄的新鳥類名稱、記錄者姓名,以及記錄的時間、地點。

“這個杯子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獎盃,但在我們觀鳥人心目中,這是莫大的榮譽。”2020年發現並記錄到遠東葦鶯的邱鴻説。

5種“新晉”國家Ⅰ級保護鳥類來漢“打卡”

嬌美黃胸鵐極危程度比肩青頭潛鴨

2021年2月5日,國家頒佈了新的《國家重點動物保護名錄》。根據新的名錄,2020年,在武漢觀測到的Ⅰ級、Ⅱ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鳥類)達69種,與2019年的46種相比,增加了23種。

武漢鳥類名錄中,有7種鳥類提升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其中5種去年在武漢被觀測到。它們是:青頭潛鴨、黃胸鵐、白冠長尾雉、烏雕、彩䴉(僅卷羽鵜鶘、白枕鶴未被觀測記錄到)。武漢鳥類名錄中,還有23種鳥類新增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其中19種去年在武漢被觀測記錄到。

記者注意到,胸前有黃色羽毛的雀鳥黃胸鵐嬌小美麗,卻跳升為國家最高保護級別。顏軍解釋,這種鳥兒又叫禾花雀,因喜食穀物,一度被列為“害鳥”,其種羣數量急劇減少,已瀕臨滅絕的邊緣。在列入IUCN國際瀕危動植物紅皮書易危級及以上的受脅物種(共16種)中,黃胸鵐與青頭潛鴨、白鶴一道,都屬於極危物種。因此,它在武漢被觀測記錄到,既是一件稀罕事,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武漢鳥類保護名錄刷新後,部分野生鳥類的保護級別得到提升,相應地,違法犯罪的法律責任也增強了。比如,傳統被當作籠養寵物的畫眉、紅嘴相思鳥,均已提升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如果買賣和飼養,將要承擔更重的法律責任。”市園林和林業局野生動植物與濕地保護管理處相關負責人稱。她希望廣大市民能夠學法守法,愛鳥護鳥,守護好這些美麗的精靈。

4座公園可免費閲讀鳥類年報

記者瞭解到,為了方便市民閲讀《武漢重點區域鳥類監測年報》,市園林和林業局將該書分別配置到黃鶴樓公園、沙湖公園、龜山景區的遊客服務中心,以及解放公園美好生活共享空間和遊客服務中心。後續也會將年報放置到更多公園,供市民免費閲讀。

市民對愛鳥護鳥有何意見和建議,也可在上述公共服務區域留言。

記者明眺生 通訊員趙旋 趙銀斐

7種新鳥類的觀測記錄者,以及記錄的時間、地點

□ 赭紅尾鴝

桂文軍  2020.4.4  漢口江灘三期

□ 小杓鷸

楊睿 周玉棟  2020.5.2  梁子湖

□ 遠東葦鶯

王雪峯 邱鴻 2020.5.2   湯遜湖千畝塘

□ 鷗嘴噪鷗

張虹旋 陳韜 陸崢 2020.5.5  天興洲

□ 紅嘴巨燕鷗

楊睿  2020.5.22  泵站河

□ 叉尾太陽鳥

鍾永樂  2020.11.27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

□ 黑浮鷗

孫驕 趙宇辰  2020.9.19 湯遜湖千畝塘

來源:武漢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24 字。

轉載請註明: 7種鳥類“稀客”登上“新鳥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