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今開播,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裏感悟信念之堅

《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今開播,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裏感悟信念之堅

“他們都是活潑潑的生命啊,犧牲在青春美好的年華。”著名錶演藝術家焦晃醇厚的嗓音傳來,一幅英雄的長卷在熒屏上徐徐展開。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百年征程,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清明慎終追遠之際,上海廣播電視台推出20集大型文獻人物傳記紀錄片《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今天起首輪將在東方衞視等頻道播出《方誌敏》《趙一曼》《彭湃》《江竹筠》《蕭楚女》,每集用50分鐘的篇幅為視死如歸的革命先烈寫傳,以真實史料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

紀錄片總導演徐冠羣説,從前期考證、採訪、調研到後期剪輯,整個創作經歷了近十年,“其間,每一次閲讀先烈的事蹟,對我們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他相信,重温革命先烈感人至深的故事,同樣能為所有觀眾帶來正能量。這堂記載着信念之堅、激盪着英雄之氣的熒屏黨史課,也將成為黨史學習教育中生動的影像素材。

大量引用先烈文章、詩文、家書,引領觀眾學史崇德

“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許會長出一朵可愛的花來!”摘自方誌敏《可愛的中國》。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裏,他每天工作16個小時,寫下《可愛的中國》《清貧》《獄中紀實》共13萬餘字的“獄中散文”,垂範中國。

《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今開播,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裏感悟信念之堅

早在2011年播出的《理想照耀中國》第一季中,方誌敏就是紀錄片聚焦的共產黨人之一。第二季再講烈士事蹟,主創用了更充分的篇幅,從第一季時四到五人合成一集,擴展到每一位英烈單獨一集、每集50分鐘。徐冠羣説,“如果第一季是為優秀的共產黨人畫肖像,那麼第二季便是為他們立傳”,用更為豐滿的人物具象,為觀眾呈現出先烈們在革命歲月中堅守了怎樣的革命理想、恪守了怎樣的初心本色。為讓觀眾更直觀地觸摸到思想的光芒,《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大量引用了革命先烈留下的文章、詩文、家書、遺書。

以《方誌敏》為例,許多人熟知他的清貧,紀錄片則還原他甘守清貧的背後:他建立閩浙贛根據地,並推動根據地的經濟發展,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但他説“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地用之於革命事業”。這話明明白白道出了,清貧的本質就是他對勞苦大眾和祖國的一片赤誠。也因此,方誌敏最後的人生留言是那樣的觸人心扉,“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今開播,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裏感悟信念之堅

觀眾還將看到趙一曼遺留的詩篇,“誓志為人不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若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知她身為女子,亦在革命的戰場上無所畏懼。觀眾讀彭湃在實踐中撰寫的《海豐農民運動報告》節選,就更能明白曾經的“地主家少爺”是如何走上了中國農民運動的先驅道路。人們重温江竹筠的話,“毒刑是太小的考驗,筷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的”,再一次確證的,是她不懼酷刑慷而慨。同樣,蕭楚女的文字照見了他內心對光明的不斷求索,“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染(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今開播,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裏感悟信念之堅

“理想照耀中國”是永恆的命題,也是時代的需要。在當下的黨史學習教育中,先烈們的文章、詩文、家書等,就是引領觀眾學史崇德的生動教材。

不斷深挖細節,通過以史寫人闡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

“在歷史的舞台上,革命先烈也是一個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徐冠羣説,紀錄片以人帶史、以史寫人,採用中國傳統的如《史記》那樣內在的歷史結構和表述方法,展示歷史中的人物,“我們也希望通過展現他們生前的細節,來映襯出崇高的理想,闡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

《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今開播,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裏感悟信念之堅

《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由時間任藝術顧問,王韌、徐冠羣、秦敏、呂剛等創作。寫趙一曼時,主創團隊走訪了東北的多家檔案資料館,最終在黑龍江省檔案館裏找到了有關趙一曼的文書,是日語的。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主力撤退受傷被俘。在獄中,日本人動用酷刑,可趙一曼沒有吐露任何信息。行刑室是她最後的戰場。直到犧牲,日本人所能記錄下來的趙一曼的全部信息只是:她叫趙一曼,家庭富裕,受過中國女性的最高教育;他們還留下了這樣的記憶——“無論用什麼手段都無法摧垮其堅強的意志,其最後的表現真不愧為一個共產黨大人物的尊嚴”。這紙文書就是歷史無聲的證詞,證明一位普通的中國女性,緣何成為中華民族家喻户曉的英雄。

《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今開播,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裏感悟信念之堅

江姐的事蹟早已深入人心,還有怎樣的細節可以挖掘?紀錄片團隊找了歷史的當事人。戴克宇,江竹筠在中國公學的同學,她更重要的一個身份是江竹筠的入黨介紹人。2016年,紀錄片團隊在成都見到了彼時94歲高齡的老人和她的丈夫、95歲高齡的李培根。當年,他們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兩位老人對鏡頭回憶江姐,“她很進步,要求入黨”“她求知慾特別旺,毛主席的著作《論持久戰》、《新華日報》發表的社論,她都用心讀了”。也是在2016年,紀錄片團隊在重慶見到了渣滓洞17位倖存者之一、生於1925年的孫重老先生。老人家有兩段話讓主創久久難以平靜。“江姐、李青林她們,把被單,就是綢子的紅色的、粉紅色的被單都圍在腰桿上,手牽着被單角,在女牢房裏跳舞。她們説慶祝春節,實際上是慶祝我們三大戰役的勝利。” “我們在放風壩裏頭,在散步的時候,江姐從門洞子裏把手伸出來,向我們招手,一個個手指頭都是腫的,發光發亮的。”這些話,非親眼所見、親身經歷不可想象。

戴克宇老人、孫重老人已在2018年和2020年先後離開人世。而紀錄片的一重意義,就是將英烈們生命的印跡長長久久地鐫刻在大地上、寫在人民心上。


  作者:王彥

  編輯:施薇

  來源:文匯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2 字。

轉載請註明: 《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今開播,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裏感悟信念之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