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堂前屋後的燕子窩有十幾個,遊客都喜歡盯着看燕子築巢、餵食。高家湖村在濕地中央,一圈都是景,就因為看中了這點,我們才從縣城到這,投資300萬元開了民宿。”老闆娘邵秋霞説。
將濕地打造成景區
綠草如茵繁花盛開的高家湖濕地,波光粼粼的魚塘裏魚躍鳥鳴,白鷺在湖邊散步,牛、羊和馬散落在濕地裏吃草,遊客隨便擇一處木棧道,徑直走下去,都能進入這幅美麗的田園畫卷。
但誰能想到,在2016年之前,除了當地村民外,這裏少有人來。守着水草豐美的高家湖濕地,居住在這裏的村民們卻富不起來。“養牛羊和種地的錢,都修房子了!”高家湖濕地景區管委會負責人趙建強説,他也曾是高家湖村黨支部書記,提及過去,他感慨萬千:“以前的高家湖村是泥巴路、塌塌房,高家湖濕地土質鬆軟,水多,村民建好的房子每隔三五年就要重修,手裏攢不下錢。”
2016年,為了徹底解決高家湖濕地片區村民的住房問題,同時將高家湖濕地打造成旅遊景區,讓當地村民依靠旅遊走上致富路。當地政府統一規劃,在土質較好的地方修建安居房,又在原址建了濕地景區。“修房子,自己只掏2萬多元,還有3萬元的無息貸款,這次我們蓋的房子,按照樓房標準建地基,再也不會因為水位上升而變形了,要讓我自己蓋,這房子最少要花20萬元。”村民安緒銀説。
如今,漫步高家湖村,太陽能路燈,乾淨整齊的巷道,寬敞的農家庭院錯落有致,在農家庭院外牆上,顏色豔麗、主題鮮明的繪畫格外醒目。
“牛羊多了,景區道路上會有糞便影響環境,但遊客又喜歡看牛羊散落在濕地的畫面,於是我們就留了少部分的牛羊在濕地,設置集中的牲畜養殖點,並建起了一套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經過淨化才會流回濕地。”趙建強説,如今這個村子的每一個改變,都會考慮到是否影響生態環境,是否有利於旅遊業發展。
哈密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旅遊管理和促進交流科科長高潔説,年內將建成2.2萬平方米的高家湖濕地景區旅遊服務接待中心,這將進一步提升當地的旅遊接待水平。
村民吃上“旅遊飯”
近年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一直利用“旅遊+生態”模式發展鄉村旅遊,濕地生態環境改善後,各種鳥類、野生動物越來越多,田中有湖、天山與濕地遙相呼應的美景吸引了各地遊客。
烏魯木齊市遊客姜宗一説,這是他三年內第二次來高家湖,他喜歡高家湖濕地的美景,更愛上了高家湖村地道的農家飯。穿行在高家湖村,每個巷道里都有農、牧家樂和民宿,隨意推開一家農家樂的門,老闆都會熱情介紹屬於高家湖特色的農家飯菜。要喝奶茶,用的是村民自己養、每天手擠的新鮮牛奶;要吃魚,是村頭濕地魚塘新撈上來的魚;要吃菜,是院子裏施農家肥的綠色菜。
從奇台專程自駕游到高家湖旅遊的陳非説:“在高家湖濕地,會讓人內心寧靜,平整的道路、整齊寬敞的院落、操着一口方言招呼客人的農家樂老闆……只有在高家湖,才能體會到質樸中的安逸和喧囂外的沉靜……”
2017年7月,村民張鳳玲家因為最靠近村頭,成了全村第一個開農家樂的人,“第一天營業額400元,遊客問價錢,我都不敢説,讓別人看着給。”她笑着説。
如今,張鳳玲家從過去的兩間房,變成了前後兩排共8間房,除了餐廳外,還有裝修一新的民宿。“2017年,開農家樂第一年,3個月賺了4萬,全家商量決定把牛羊託管出去,專心修涼棚、添置傢俱,為下一年的生意做準備。”張鳳玲説。
三年來,張鳳玲一家都吃上旅遊飯,老夫妻倆經營農家樂,大兒子在村口承包魚塘,修了個小碼頭,置辦了5只小船、3個水上步行球,供遊客玩耍,小兒子在離家不遠的旅遊景區當廚師。“搞旅遊,接觸的外地遊客多,腦子也更活了,遊客喜歡吃我家的油酥饃和花捲,冬天,我們給來不了的客人發快遞賣油酥饃,春節前後,每天用兩袋麪粉都不夠賣。”她説。
目前,高家湖濕地景區已有農、牧家樂和民宿共19家,日接待能力達2800餘人次。
“我們搞旅遊起步晚,但是見效很快,因為在完善村裏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同時,我們圍繞濕地景觀配套建設了木棧道、停車場、景觀設施和道路,遊客喜歡自然會常來,村民收入也會跟着上來。”高家湖濕地景區管委會負責人趙建強説。
從2018年開始,高家湖濕地迎來了一批開辦民宿、農家樂的外地人,居緣福農家樂的老闆王娟便是其中之一。她是江蘇人,看上了高家湖濕地景區的發展前景,投資200多萬元修建了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農家樂。今年,她把廚房交給遊客,讓遊客不僅能感受高家湖獨特的自然風光,還能體驗採摘、烹飪的樂趣。“布草和後堂的3個工作人員,都是高家湖村和附近村子的村民,旺季還要僱暑期工。”她説。隨着旅遊的發展,目前在高家湖村和景區就業的農牧民,共有近50人。
“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石人子鄉高家湖、花園鄉蘭州灣子等鄉村旅遊特色村的打造,使138户485名貧困人口實現年人均增收3000元。”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蔣曉亮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