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吾鄉⑦】春來處處迎,乘興即為家

原標題:【此心安處是吾鄉⑦】春來處處迎,乘興即為家

【此心安處是吾鄉⑦】春來處處迎,乘興即為家

春來處處迎。春節其實就是迎春的日子,但人們對於故鄉的春節往往有着異樣的炙戀。人們忘不掉故鄉濃烈的年味,那久違的鄉音,那親人久久凝望的眼神,那裊裊炊煙中深藴的熾熱鄉情,那熟悉的街道或鄉間道路,那初春新芽帶來的盎然春意......處處都散發着濃烈的故鄉味道。

【此心安處是吾鄉⑦】春來處處迎,乘興即為家

春潮來襲,往往要化作湧動的人流。人們心間攢了一年的收穫與喜悦,滿腔的孝心與愛意,欲伴隨春潮暖流,一起跨越千萬裏的回家路。但是,新冠病毒就像一個隱匿的敵人,稍不留意,就會有潛在的風險。沒有人願意將最熾熱的愛摻雜這份危險。河山靜好,家人無恙,這是我們最樸素的新春夙願。

其實,在這個交通便捷、視頻逼真的時代,每個人都處在親情無阻隔、天涯若比鄰的場景中。這樣説來,親人之間若是真情常在心,又豈在春節人流湧動看不見的風險陡增的時刻。只要我們每個人減一分流動,就消弭了一分不安全;多一個人原地過年,就會多一分春色與祥和。

【此心安處是吾鄉⑦】春來處處迎,乘興即為家

(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 供圖)

迎春不分新舊地。就地過年,何嘗不是看新春風景的嘗試。一個人走過千萬裏,僅僅流過汗、賺過錢,還遠不能説對當地有準確的理解。正像哲學家羅素所云,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生是片面的,同樣,沒有經過酸甜苦辣鹹的浸泡與搓揉,我們對於所過之地、所到之處的喜樂,終究是隔膜的。

【此心安處是吾鄉⑦】春來處處迎,乘興即為家

(大楚網供圖)

只有在奮鬥之中,我們以歡樂的姿態融入不同於故鄉的歡樂,以探求的眼光看待不經意間相遇的世界,才可以真誠地説,我是這個新世界的一份子。就地過年,恰恰給忙碌的你我打開了一扇意想不到的人生新窗口。我們只有經見過、融入過各地迎春風俗,才會知道祖國各地的年節,不是隻有故鄉的鑼鼓與龍船那親切形式。

廣州迎春花市繁花似錦、上海里弄與外灘開放新奇、北京春節廟會熱鬧喧譁、大西北窗花腰鼓別有韻致、東北飄雪冰雕浪漫唯美......每一處都會是行走千里的人嶄新的、具有衝擊性的人生體驗。即使是一個春節小年也有過臘月二十三、還是過臘月二十四的差別,吃年夜飯也有南北時間的不同和菜餚韻味的大相徑庭,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安心就地過年,真心感受不同鄉風民俗,無疑是可以開闊眼界的。

【此心安處是吾鄉⑦】春來處處迎,乘興即為家

(長江日報記者 葉飛豔 通訊員 張昊 攝)

此身奮鬥處,乘興即為家。平日裏的忙碌,使得我們往往沒有機會看一眼為之奮鬥的城市的容顏。就地過年的歡娛,正好在閒暇與休息中慢慢品味城區的“柳梢華萼初萌”,親見親感一下當地的年味及其文化底藴,增加除了勞作、賺錢、養家餬口之外的生命厚度。或者當我們熱心地將故鄉的年味作為一種元素,加入所在地的年節喜慶當中時,我們也可以自豪地為所在地的春天勝豔,添就一朵豔麗的小花和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正如一位詩人所言:“即使站在原地/也有春風/撲面而來//轉身/把自己化作春風/加入喚醒大地的隊伍/匯成春天的足音。”

稿源:荊楚網

作者:梅珍生(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4 字。

轉載請註明: 【此心安處是吾鄉⑦】春來處處迎,乘興即為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