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導遊的笑容裏透出更多自信

  “滿目蒼翠,萬木競秀……”7月23日,王波在個人自媒體號上曬了幾張三峽遊照片,即刻收到數十條留言,“王導,你的家鄉太美了!”“很期待我的中國遊。”……

  63歲的王波是一名重慶資深外語導遊,“我特別喜歡這份職業,因為導遊工作能讓遊客們獲得審美、心靈和精神的愉悦。”

  從1985年至今,王波帶着一批批遊客領略這座城市的魅力,也見證着重慶日益成為熱門旅遊地的巨大變化。

  “巧克力藏化了都不捨得吃”

  王波的“小康夢”起於三峽遊。1985年,王波畢業於四川外國語大學,原打算當一名英語老師,恰逢改革開放初期,長江三峽作為中國首批開發的景區,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湧入,重慶外事旅遊十分繁忙,急需接待人員。經過嚴格的考察,王波被分配到重慶長江輪船公司旅遊處。

  “那時,旅遊團不叫旅遊團,叫外事接待;導遊也不叫導遊,叫interpreter(翻譯)。”就這樣,王波成為重慶最早一批的專職外語導遊,回想入職時的印象,他用了3個詞:“稀奇、緊張、懵懂”。

  “當時,三峽只有兩艘涉外旅遊船——崑崙號、神女號,接待能力、基礎設施、景區配套都很落後。”王波回憶稱,尤其是廁所,外國人習慣用坐便器,而三峽沿線景區當時都是旱廁,這令遊客們很不習慣。

  讓王波印象更深刻的是,外國人有給服務人員小費的習慣,但他們都不敢收。有一次,一位外賓給他小費,被婉拒後,轉贈了他一盒巧克力。

  那是他第一次見到巧克力,捨不得吃就一直放在衣服裏。行程結束回到家後,他才拿出來跟家人分享,結果巧克力都化了。

  組團走出國門,打卡世界美景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人們有了些閒錢,重慶遊客開始參團走出國門,欣賞世界美景。王波也隨之轉型為一名出境遊導遊。

  “重慶人最初出境遊目的地主要為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王波稱,遊客結構以第一批下海的商人為主。剛開始走出國門,中國遊客不熟悉當地風俗習慣,會出現不少意外情況,協調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就成了導遊一項重要工作。

  如今,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老百姓日漸富裕,旅行社的出國遊線路更加豐富,國內遊客足跡踏遍世界各地,國內遊客的消費能力也不斷提升。為此許多國外旅遊城市的商場出現了中文導購和中文服務。

  “平視看世界,笑容更加燦爛”

  “近年來,重慶人出境遊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都在大幅增長,且足跡遍佈世界各地。”王波説,遊客的旅遊模式已從“走馬觀花”和購物,發展為“慢遊”,消費心態日趨理性,尤其是年輕遊客已習慣“平視看世界”,更傾向於體驗當地生活特色,注重享受服務和文化體驗。

  “2014年到2019年,我主要負責帶國內遊客去歐美國家。不僅我的心態有了變化,遊客們的笑容也更加從容、淡定了。”王波説,團友們會在巴塞羅那與當地球迷一起聊足球,也會在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品文化。

  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王波暫時賦閒在家,但他計劃着再次拿起導遊旗,帶重慶遊客領略世界美景,也把重慶的美景推介給世界。

來源:重慶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7 字。

轉載請註明: 金牌導遊的笑容裏透出更多自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