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25日,任中國珠穆朗瑪峯登山隊突擊隊長的王富洲與貢布、屈銀華、劉連滿四人克服種種艱難險阻,將紅旗插上了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峯,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峯的壯舉!
登山隊大本營建成了。五星紅旗在珠穆朗瑪峯地區高高升起。
1955年初,蘇聯全蘇工會中央理事會向中華全國總工會(全總)發出了一份邀請,希望全總能派人去蘇聯學習登山技術。5月,全總派出了4個人奔赴蘇聯的外高加索,許競、師秀、周正和楊德源,他們成為了新中國的第一批職業登山運動員。次年的3月,中國登山隊開始組建。
成立僅4年的中國登山隊,去攀登世界第一高峯,而且是從人類從未上過的北坡,這與當時的國內外的政治環境密切相關。
圖為登山隊員們在東絨布冰川區的冰塔旁休息。
在1958年,蘇聯登山協會致函中共中央和蘇共中央,請求組織中蘇聯合探險隊,爭取在1959年3月至6月間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峯。本來按照中蘇雙方的協議,1958年,中國登山隊派出兩批運動員到蘇聯受訓,1959年5月間中蘇聯合登珠峯。兩批共46名中國運動員如約到了蘇聯,且與蘇聯運動員一起登上了列寧峯等。但是到了1958年12月,中國西藏地區開始爆發叛亂,預計次年5月中蘇聯合登珠峯不得不中止。
在珠穆朗瑪峯的6200米地方,東絨布冰川的兩邊冰塔匯成狹谷。
後來中國向蘇聯方面提出,將登珠峯計劃改在1960年,但蘇聯卻建議推遲到1961年。於是,國家體委決定,仍按原定規劃,在1960年春單獨從北坡攀登珠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樣的登山活動早已超出了單純體育運動的範疇,成為了一次顯示國家實力的行動。
攀登珠峯所需的物資有近百噸,達200多種,政府特別為登山隊準備了兩架飛機,並抽調大批工人完成了定日機場的修建、從日喀則到登山大本營修築起長達380公里的公路。氣象工作者在大本營建起的氣象台,相當於一個省級氣象台的規模。
我國登山隊隊員們在向珠穆朗瑪峯挺進的途中,攀登“北坳”冰坡60度的陡壁上。
1960年2月,中國珠穆朗瑪峯登山隊正式組成,隊員們來自全國各地各個行業:工人、家民、解放軍、教師、學生、機關幹部和科研人員,全隊共有隊員214人,雖然最後登頂的只有3人。他們的平均年齡24歲。
在主力隊員登頂之前,為保證他們不致體力過早消耗,登山隊先組織了先遣隊,建立起大本營及位於5400米、5900米和6400米的三個高山營地,隊員們把幾千公斤的高山裝備、食品和燃料等先行運到這些營地。這支先遣隊就有192人,他們的名字都沒有出現在後來登頂成功的新聞裏。
我國登山隊隊員進入珠穆朗瑪峯的“難關”——北坳,他們運用雲梯在豎着的“冰衚衕”挺進。
在正式登頂之前,登山隊員們先進行過三次高山行軍,第二次高山行軍,到達7000米處的隊員汪璣因嚴重高山反應而犧牲。到了4月25日,登山隊又組織了第三次高山行軍,共55名隊員參加分成四組,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作為支援,負責修整路段、護送病號、運送急需物資、在7007米和8500米建立四號營地和突擊營地,只有第四組的10人,任務是突擊主峯。而這一次,又有隊員邵子慶在7300米附近因嚴重高山反應而犧牲,全隊有25人不同程度凍傷。
我國登山隊隊員們向珠穆朗瑪峯(遠處最高的山峯)前進。
5月17日,登山隊開始了第四次高山行軍,這一次的目標就是突擊主峯。5月24日上午9時,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和貢布四名登頂隊員開始向主峯進發。中午12點時,他們到達“第二台階”,這座4米多的巖壁竟然花去他們3個小時,是劉連滿用身體做“人梯”將隊友屈銀華託上去才最後登上去的。結果劉連滿體力透支,只得留在了8700米處。
吸一口氧氣再前進,我國登山隊隊員在8100米附近休息。(中間的高峯是珠穆朗瑪峯)。
晚上7時,剩下的3名突擊隊員決定繼續摸黑登頂。氣象預報25日天氣將變壞,這恐怕是他們最後的機會。後來他們在自述中這樣回憶:“更主要是想到了黨的指示和六億人民的希望。所以決定只有前進不能後退,不能錯過時機,不拿下頂峯誓不回頭。”
這是三名中國登山隊隊員放在珠穆朗瑪峯頂峯的五星紅旗和毛主席石膏像。
這三個人,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在1960年的5月25日凌晨4點20分才終於到達頂峯。他們帶上去的除了一面國旗,還有一座毛澤東的半身塑像。中國登山隊首次登頂珠峯後,又在1964年登上希夏邦馬峯。此後,文革到來,中國的登山運動陷入停滯。
圖為王富洲(右一)、貢布(藏族)、屈銀華。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運動員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3人首次集體安全地從東北山脊登上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峯,開創了人類從北坡登頂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