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春天不會被辜負

做核酸的日子,下樓拍攝並曬出身邊的花,似乎成了申城居民的一種網絡社交暗號。“期待春天的來臨。”朋友在朋友圈曬出小區裏的白玉蘭。

  在温度逐漸上升的上海,對春天的珍惜確乎成了上海市民的共同情緒。

  因為,此時的春天,暗含着對未來的期許。

晨讀|春天不會被辜負

  我記得,2020年,第四批援鄂醫療隊抵達時,武漢正好在下雪。醫生孫貴新隨手拍下了被白雪覆蓋的網球場,路上一片安靜,既沒有行人,也沒有車輛。在他離開返滬之際,武漢的迎春花已經開了,岳陽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金銀潭的玉蘭花開了,今天心情特別好。”無獨有偶,醫生王振彼時也拍下了白玉蘭。

  春天、花,或許暗示了當時白衣勇者們的一種情緒。那是他們切實度過寒冬,在經過一場激烈的搏擊後,對城市新生的期待,對春光明媚的一種眷戀。

  今天,在安靜的申城,生活得以按下暫停鍵或者繼續鍵,一種置身事內的狀態正在為所有人提供一種新的感知方式。人們忙着囤菜、做飯,生活似乎成為了勞碌的都市生活的另一種打開方式。疫情本應造成的人與人的區隔,卻反而給了我時間去想念。我和朋友説:“這很像小時候停電了,大家反而有機會停下手裏的工作,去和家人吃燭光晚餐。”儘管生活頗有不便,但專注當下,專注生活的瑣屑小事,反而給我提供了一種有別於高速運轉生活之外的煙火氣。

  朋友圈裏的各種羣也因此變得熱鬧起來,關注疫情,關注彼此的生活,關注“你今天團購到了什麼菜?”成了最時髦的公共議題。我們知道這更多時候,是我們在表達對家人朋友的關心。

  恰在此時,朋友施鬱教授又在朋友圈曬出了滿樹的花,彷彿飯桌上正當其時的點綴。

  在裝點生活之外,花,或許得以構成敍述某種共同情緒的載體。儘管我們明知時間的流經走向,明知即將春去夏至,但我們依舊會拍攝花朵,並藉此闡述我們對未來的美好期待。(藍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39 字。

轉載請註明: 晨讀|春天不會被辜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