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田燒,極真極美400年!
你即使單知道中國的英文單詞小寫是瓷器之意,也很容易忽略日本(JAPAN)的小寫代表着日本瓷器。而
有田燒
作為日本陶瓷中歷史悠久,工藝獨特的門類,充滿魅力。
| 極 美 |
日本的陶瓷文化追根覓源來自於中國,而流傳到日本後卻被日本人不斷髮揚光大,從而使陶瓷文化成為日本的一大特色。在日本,瓷器款大多落有“xx燒”的字樣,“燒”字前的“xx”多指該瓷器燒製的地點。有田燒便是指在有田燒製的瓷器。
日本瓷器以九州聞名,而在九州瓷器中鼎鼎大名的便是有田燒,這不僅象徵着瓷器所擁有的高貴血統,也代表着日本傳統手工藝無與倫比的精湛技藝。
17世紀初,豐臣秀吉出兵朝鮮時,手下的藩主從朝鮮半島抓了很多陶工到東瀛。其中一個叫李參平的人於1616年發現了有田東部泉山的白瓷礦,於是燒起了日本最初的白瓷。由於中國瓷器的孤絕姿態,從17世紀中期開始,大量的日本陶瓷經由長崎遠渡重洋,贏得了歐洲王室貴族們的青睞。
德國德勒斯登國王奧古斯特就十分酷愛有田燒,甚至以其為參考在本國燒製瓷器。江户時代的有田燒因為在伊萬里港裝船,也被稱為“伊萬里”,到明治時代製作的“有田燒”即被逐漸稱為“古伊萬里”。
| 極 工 |
有田燒的製作工藝也十分繁瑣,從礦區採取瓷石,以人工用鐵錘敲碎,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狀,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製成磚狀的泥塊。反覆清洗揉捏,使泥中沒有雜質且水分均勻。
隨後是拉坯, 印坯,利坯,曬坯等工序,直至器物成型。
等待泥坯乾透,在表面畫上底稿與塗色,就可以進行到施釉的步驟,施釉工藝看似簡單,卻是極為重要和較難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體各部分的釉層均勻一致,厚薄適當,還要關注到各種釉的不同流動性,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燒窯時間過程約一晝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窯門,點火燒窯,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術指導,測看火候,掌握窯温變化,決定停火時間。
燒窯完成後,再次對瓷器進行彩繪,完成後,再次高温燒製就完成了,一個月左右經過眾多匠人之手,顏色鮮豔明亮的有田燒就此誕生了。
| 極 真 |
初期的有田燒是白色素地上繪青花模樣,這是受到中國景德鎮青花瓷風格的影響,將含有氧化鈷的釉彩描繪在白色素胎上,燒製後呈現豔麗的靛青色,均勻細膩,邊緣略有暈化,與白地相對顯得異常幽靜淡雅。隨後的幾十年間初代的“柿右衞門”又在紅色的基調上創作出了“赤繪”這一新的樣式,創新並發展了有田燒。
有田燒的原料多為泉山和天草兩種陶石,燒製的成品輕而薄,質感純粹順滑而雅緻,因為材質本身就很堅硬,故而耐用性很強。早期有田燒喜歡用青花的鈷藍、紅、綠、黃四色進行彩繪,並以染錦為主。後來隨着歐洲文化的影響,有田燒又開始向歐式審美靠攏,成就古典瓷器。
最終有田燒將東西方的美融合,並注入日本傳統的素樸和禪意,令如今的有田燒自成一派,既有青花的古雅,又有悠遠的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