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古鎮又名“白井”,古為“鹽豐縣”,歷史上因鹽業而興盛,因當地石羊孔廟內有現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體積最大的孔子銅像而聞名於世。
黑井以及石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被冷落了若干年後,以新的方式熱鬧起來,不過它們的鹽味已經淡去,感受“鹽味”將成人們追求的新主題。在冬天的某個傍晚,我揹着沉重的行囊走在石羊的街道上,試圖嗅出這片土地深處的“鹽味”。
石羊古鎮地處楚雄、攀枝花、大理三座城市的中間位置,石羊古鎮有明朝時期修建的石羊孔廟,孔廟中保存着世界上體積最大、品相最完好的孔子銅像。
石羊追溯歷史淵源,始於漢。唐初置瀘南縣,後更名為鹽泉縣;清康熙45年改名為直隸提舉司,仍屬姚州統轄,直至清末;民國元年(1912年),始設鹽豐縣;1958年,鹽豐縣區域合併入大姚縣,今為縣轄鎮。
石羊,自西漢鑿井採鹽以來,就是雲南井鹽的盛產地,明末清初是石羊製鹽的鼎盛時期,雖手工作坊年產鹽已達九百多萬斤。南疆數省,邊陲鄰國,均以能享潔白如雪的白井鹽為榮。
漫步在石羊古鎮,穿過長長的紅沙石板街,在古鎮特色民居前走走停停,尋尋覓覓,陽光,温文爾雅,含情脈脈;春風,乍暖還寒,生機勃勃。
悠悠歲月帶走了香水河的優雅和香味,卻也給小鎮帶來了無盡的遺憾。1961年,石羊遭遇特大洪水,因為香水河水道彎曲不利泄洪,石羊歷史上“七寺八閣九座庵,二十四座風雨橋”等眾多古蹟都毀於一旦,僅剩文殊閣、樹抱塔、清水橋等零星景點保留至今。
石羊古鎮,總是一個讓人生產無限遐想的地方,總是一個讓人割捨不下的地方,那小鎮陳舊出的歷史滄桑,那香水河毫無聲息的流淌着,那古鎮人家平靜無奇的生活,那遊人腳下盡情延伸的石板路,這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時時讓我魂牽夢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