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巍巍秦嶺 感受中華祖脈 | 秦嶺主峯的召喚
凝視神州,罕有一座高山如此雄渾——作為大秦嶺的主峯,定海神針般屹立,將南方的高温多雨與北國的冰雪風霜分割得如此分明。
回望史冊,罕有一座高山擁有如此魅力——孫思邈在山腳下度過漫長的48個春秋,終成《千金方》;蘇東坡曾站在山巔突兀的巨石上,為民祈雨。
放眼當下,罕有一座高山令人如此神往——終歲不涸不溢的大爺海,“石擁百泉合,雲破千峯開”的層巒,“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的鳥道。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鑄就了海拔3771.2米的中國大陸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峯——太白山。7月9日,寶雞日報“走進巍巍秦嶺,感受中華祖脈”採訪團向這裏進發!
景之秀
一千多年前,李白寫下詩句“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的確,對詩仙來説,登臨以高、寒、奇、秀聞名於世的太白山,絕不是一件易事。然而,如今,當你站在海拔2280米的太白山腳下湯峪鎮,大可不必有這種擔心。
賓館、温泉、餐廳……山腳下的繁榮,如同一個大本營,能夠給予攀登者莫大的信心,道路何在?在腳下。
三國古棧道,值得用腳細細丈量。行走在懸崖峭壁上的古棧道之上,山風撲面而來,腳下巨石不過“粒”狀,閉上眼睛,古時工匠的斧鑿聲隱隱傳來,無論是開鑿或是行走,這條蜀道何其艱難?睜開雙眼,揹着旅行包的遊客正在嬉笑拍照,時空似乎在此交匯,看的只是你的心境和選擇。
峯迴路轉,來到潑墨山,陡峭巨大的山崖上,數十道黝黑的墨跡已經流淌萬年,淋淋漓漓,生動逼真。這裏河面寬闊,河水清澈見底,河岸樹木參天,濃廕庇日,四周奇峯環繞。更出乎意料的是,潑墨山崖對面的小山峯,酷似一個古代的高腳酒壺,壺身、壺把和壺嘴一應俱全。讓人不由得聯想,這眼前美景,難道與“酒後詩百篇”的詩仙李白有着不解之緣?
一路攀登,移步換景,山巔的景色更是秀美絕倫。站在天圓地方景點,天似圓蓋,舉手可攀;地若方毯,一望無垠。往下看,八百里秦川盡收眼底,往前行,崎嶇的山路通往更加遙遠的主峯——拔仙台。
站在拔仙台上俯瞰,三面鏡子似的高山湖泊,散落在層巒疊嶂的山峯周圍,這就是大爺海、二爺海和三爺海。如今已是盛夏,三座高山湖泊彷彿換了一張面孔,處處生機勃勃、繽紛燦爛。高山草甸為灰褐色的山坡披上了綠裝,各種不知名的小花抓緊稍縱即逝的温暖,競相綻放着自己短暫的美麗……
山之靈
太白山,一座人類與諸多生靈生息與共之山。巨大的海拔落差,達6萬公頃的森林面積,至今仍沒有完全掌握的動植物種類,讓這裏靈氣滿滿。
沿途隨處可見的杜鵑是最能代表太白山特色的花卉。然而,科學家在研究這種漫山遍野的山花時,卻發現了其不為人知的靈秀之處。原來,隨着海拔的不斷升高,杜鵑花的形態也發生着奇妙的變化:5月底的初夏,下板寺附近的金背杜鵑盛開,這還是比較高大的喬木。到了天宮盆景園,這裏的杜鵑,樹高已經不足一米,花期則推遲到6月中下旬。而在3600米左右的大爺海附近,高山杜鵑已然成了高度只有20釐米左右的灌木,要等到8月份才開花。
杜鵑花的這種獨特的生長方式,印證了太白山的植物呈明顯的垂直分佈:這裏自下而上分別生長着落葉闊葉林帶、針葉林帶和高山灌木叢帶,最頂端則是遍佈岩石的高山草甸帶。在其他地方往往需要相隔上千公里才能清晰看到的植物帶分佈,被太白山匯聚、濃縮在了只有數十公里長的山坡之上。
登山考驗體力,但這裏充滿靈氣的空氣卻是登山的一大助力。西安醫科大學科研人員曾經在世外桃源和開天關兩處景點對太白山空氣進行監測,結果顯示,這裏的負氧離子濃度日平均高達25000個,每立方米空氣中的細菌只有58個。而作為對比,在城市的鬧市街區,每立方米空氣中的細菌高達數百萬個。
有山就有水,太白山的水與眾不同,遊客看到的也許只是高瀑飛流,然而,實際上太白山上流淌出的每一滴水,都靈氣滿滿的漫過草地,穿過岩石,一路坎坷,一路崎嶇,一路歌唱着,奔流而下,滋潤關中肥沃的土地。
文之巔
悠悠歲月,長長的河,在每一處景點甚至是非景點,或悲壯、或精誠、或豪邁……可以説,太白山上,孕育出的每一段故事就是史書一冊。
公元1061年,24歲的蘇軾受朝廷詔命,到鳳翔府擔任“籤判”,這個小夥子就領到了一項緊急差事:赴太白山求雨。林語堂先生不惜用大量的筆墨,生動地記述了這次祈雨過程。為紀念這次喜事,蘇東坡把後花園的亭子改名為“喜雨亭”,寫了一篇《喜雨亭記》,刻在亭子上。
實際上,歷朝歷代,關於太白山的故事數不勝數。如果説“一日曆四季,十里不同天”,這是對太白山氣候準確的描述。那麼,一山歷千年,往事知多少,同樣是對這座高山文化氣息的準確定位。
太白山,不去這裏,你是聽説;去了這裏,你是感受;經歷這裏,你是見證。
寶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海濤
審核:海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