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佩秋榮獲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陳佩秋,女,1922年12月出生,河南南陽人,字健碧,室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陳佩秋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雜誌顧問、上海中國畫院藝術顧問、上海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上海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西泠印社理事,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的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陳佩秋先生在花鳥、山水、工筆畫、書法等方面的成就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被譽為卧枕宋元、融匯中西。她早年曾以山水為起點,上世紀50年代後專攻花鳥,畫風濃麗秀美,格調委婉含蓄。上世紀90年代,她探索細筆青綠山水,吸收西畫光、色的表現技巧,別開生面。她晚年的青綠山水大多用彩墨寫成,開創了彩墨結合的中國畫新風。她的藝術創作出入古今之間,做到了“筆墨當隨時代”,載入中國近代繪畫史冊,並將中國女性畫家的繪畫成就抬升到新的高度。
▲陳佩秋:在這個爭芳鬥豔的時代,人們都爭着要成為眾星捧月的焦點,我寧可做葉子,不要做花。
花中君子
藝術沒有男女之分
▲ 陳先生在去年接受上海文聯記者的採訪時回憶道:“這張是我學生時候在杭州國立藝專,在那裏寫書法,你看我當時的筆是拎得很高的。”
▲ “這是老姐姐們——吳青霞、周煉霞、龐左玉……吳大姐邊示範邊講,我們在聽。我是背對着坐着的。她們都是大小姐,都很有才華,可惜出生的年代不好。”
▲ 提到陳佩秋先生,人們總是會不由想到她的丈夫著名書畫大家謝稚柳先生 。一門兩傑,堪稱趙管風流,讓人羨慕。
但在繪畫上,陳佩秋先生自信自強、勤奮刻苦,不想安居於謝先生的光環下。她不喜歡別人稱呼她為謝夫人,更願意人們直呼她陳先生。曾有電視台為謝稚柳先生拍紀錄片,導演希望也給陳佩秋先生拍幾個鏡頭。沒想到,她婉言謝絕了,淡然説 “謝先生歸謝先生,我歸我”。繪畫上他們走出了各自的道路。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楚辭》),説的就是有“花中君子”美譽的蘭花。陳佩秋先生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英姿颯爽、率直磊落。
健碧紛紛葉
深扎生活,藝術作品不能公式化
▲ 陳先生做任何事情都很執着,寫生也是。她覺得深入生活只有淺淺的體驗是不夠的,必須認真寫生,弄懂客觀事物的生長規律和結構。藝術作品不能公式化,更不能千篇一律。她隨手翻出上海文史館出版的畫冊中的海棠花,舉例給我們看:“為什麼有紅葉子?因為這是一個生病的海棠花。春天施肥施過了,海棠花開得滿滿的。但是到了秋天,花不會開很多的,花瓣落掉,葉子是紅色的,一看就不會是春天的花。”
高華閣
大器晚成、歷久彌新
高華閣是陳先生常用的齋名,源於李商隱的古詩《高花》。“我從寫生中得知,花苞都是從下往上開放,頂上最高的蓓蕾其實是最後開的。一個人學本事、做學問也是如此,都要慢慢來,不能急於求成。”
更多陳佩秋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