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名山卻不收門票,堪稱業界良心

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郭璞曾在《遷城記》中寫道:“左旗右鼓,全閩二絕,旗山在洪塘山之西,山巔欹側,其形如旗,鼓山屹立海濱。”

鼓山勝蹟眾多,林壑幽美,自古就遐邇聞名,乃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風景區,因此有“不到鼓山,不算到福州。不看鼓山摩崖石刻,白來到鼓山”的説法。

整個景區以古剎湧泉寺為中心,東有回龍閣、靈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數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羅漢台、香爐峯等50多景;北有大頂峯、白雲洞等45景。這些景點主要由花崗岩經長期剝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千姿百態,構成蟠桃林、劉海釣蟾、玉筍峯、八仙岩和喝水巖等自然奇觀。

此外,景區內還有溪澗瀑布山泉50餘處,或溪水奔瀉,或細水長流,其中以鱔溪瀑布和東山溪瀑布最為壯觀。

與此同時,鼓山又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千年古剎湧泉寺坐落在山腰上,仍保持着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寺貌宏偉,殿宇輝煌,法像莊嚴,素有“閩剎之冠”的稱譽。

值得一提的是,鼓山雖然名聲在外,卻不需要門票,堪稱一大良心景點。

鼓山有兩條登山道,一條是較為平緩地“松之戀”西線登山道,另一條則是較為陡峭的“勇敢者登山道”。

本人一向喜歡挑戰,自然毫不遲疑地選擇了後者,當即從閩山第一亭出發,沿着登山道拾級而上,數級一平台,裏許一小亭,蜿蜒的山路如同穿針引線一般,將七座飛檐翹角的古亭串接起來,亭柱上依稀可見歷代名家留下的佳聯名句,平添了幾分遊興。

更引人注目的是,古道側旁隨處可見摩崖石刻,自北宋以來,歷文人雅士依崖鑿石,洋洋灑灑,篆、隸、行草、楷俱全,或寫景狀物,或託物言志,或賦詩抒情,書法藝術和山林風光相得益彰,點綴山色,妙趣橫生。

只不過,老天爺的心情一如既往地變幻莫測,忽而驟雨急飛,忽而烈日炎炎,冷熱交替之間,雨水沾濕了褲腳,汗水浸濕了衣衫,難受自不必説,但是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追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憑着一股不服輸的勁,跨越近兩千級石階後,終於抵達達摩十八景。

原本以為,區區八百餘米的鼓山應該沒有什麼難度,怎奈行至十八景時,就有些筋疲力竭,再沿着一條盤山公路走到觀景台時,體力更是急速下降,悶熱、疲憊、不適就像約好了似的一齊發作。此時離絕頂峯和鼓嶺還有一段較遠的距離,放眼望去,一峯還比一峯高,此起彼伏,盤山公路如銀蛇一般盤旋,不知何處是盡頭。如果繼續前行,就只能乘着夜色下山,於之後的行程不利;如果就此放棄,難免心有不甘。

我慣性似的繼續往上走了一大段路程,只見眼前的路像是永遠也走不完似的,儼然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感性和理性狹路相逢——上還是下?

最終,我選擇了後者。很多時候,堅持是一種品格,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4 字。

轉載請註明: 身為名山卻不收門票,堪稱業界良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