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筆法能與魏晉筆法結合起來練習嗎

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問。“魏楷筆法與晉人筆法如何結合起來學習?”你提的這個問題有些不太清楚,不太清楚在什麼地方呢?魏楷就是我們講的魏碑上面的楷書,晉人筆法是什麼呢?晉人筆法主要指的是魏晉時期的行書和草書,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書法,所以,楷書和行書要結合起來怎麼結合?那就是把楷書筆法和意趣帶入行書當中。

我們的傳統書法體系,主要是唐代以後的書法體系,這個體系就叫魏晉書法體系,以鍾繇和王羲之為代表。這個體系是什麼特點呢?就是楷書、行書、草書三位一體,而且楷書行書和草書都是以王羲之和鍾繇的書法為楷模的。

魏楷雖然也是楷書,也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楷書,但是這種楷書不是王羲之這個體系裏的,或者跟王羲之書法體系的風格用筆上有一定的區別。

尤其是在清代,經過一些書法理論家推崇備至的提倡魏碑以後,主要指的是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的一系列的書法。

事實上,在魏碑同一時期的書法體系裏邊,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跟王羲之書法體系不太一致的一些書法,但是,也存在着跟王羲之體系有一脈相承或者非常相近的一些書法。例如《鄭文公碑》、《瘞鶴銘》這些楷書就非常接近王羲之的書法體系了。

但是我們狹義上所説的魏碑,主要是指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成和康有為所推崇的《龍門二十品》為代表的一些魏碑書法作品。而這些書法作品的風格和用筆特點,唐代以後被逐漸拋棄的無影無蹤了。晚清時代,又被考古學者和一些書法愛好者重新撿了回來,作為一種新的書法重新加以提倡和推崇,他們推崇的理由,就是這些書法有雄強大氣魄力和剛健鋭利的筆鋒,這些特點恰恰是在傳統的二王書法體系裏邊所無法看到的。

但是像《龍門十二品》這一類的書法風格和特點是比較孤立的。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寫魏楷的這些書法家,他們有沒有行書?有沒有草書?肯定是有。那麼,他們的草書和楷書是什麼樣的?至今,我們還沒有發現魏晉時期相關的行書和草書。

但是有一個魏碑書法作品上面我們發現:在這個魏碑書法作品上有不少的字是行書或者是從草書演化出來的楷書寫的,這個碑帖就是《敬史君碑》。在這個魏碑上面,有很多字的寫法非常接近於二王的書法的特點。

由此,我們完全可以大膽的來推測:就是,寫魏巍的這些書法家,他們也是善於寫行書和草書的,這個我們完全可以去大膽的想象和推測。

為什麼呢?因為在漢代或者漢代晚期,已經產生了行書和草書。作為便利於當時佔統治地位的主流書法隸書的輔助書法,由於行書和草書寫起來速度快,效率高,所以它應該是當時日常所使用的書法,而平時所謂的楷書,我們一般並不使用它。所以,我們認為,魏碑書法家他們也是寫行書和草書的。如果我們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大膽的來説,魏碑和魏晉書法結合起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因為就在魏晉時代或者南北朝時代,書法家們除了寫楷書和魏碑之外,他們照樣是會寫行書和草書的,那麼,他們的行書和草書當中,當然會把魏碑書法的方筆4用筆帶到行書和草書裏邊去。

我們從實踐上來看,立足晚清時代的趙之謙,他就是一個魏碑和魏晉書法相結合的一位書法家,而且他的書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我們至今看來,他在魏楷和魏晉書法的結合上面,確確實實做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他的成就也是世人所矚目的。

那麼,魏楷和魏晉筆法如何結合呢?其實這兩種書法沒有什麼天壤之別,因為我們用筆的時候,既可以用方筆也可以用圓筆,在篆書和隸書的時代,已經就產生過用方筆和圓筆來寫篆書的先例,在隸書裏邊用方筆和圓筆不同的筆法來寫隸書的現象也是比比皆是的。

至於產生了行書和草書以後多用圓筆的原因,是因為圓筆由於寫出來的字更加的流暢,所以方筆的成分就少了許多。例如元代書法家趙孟頫的行書就是圓筆比較多的,他的楷書裏邊,也是圓筆比較多,這都是由於趙孟頫的書寫速度比較快的原因,因為只有寫得快才需要遠比,如果寫的慢了就要用方筆。

這也就是魏晉書法為什麼非常的圓潤的原因。因為魏晉時代的書法家他們很少使用方筆。

怎麼樣才能產生方筆呢?方筆在用筆的過程中需要提按和頓挫,這個動作比較明顯,那麼有了書寫過程當中的提按和頓挫,我們書寫的速度就要放慢,由於書寫把速度提高是古代書法家一個重要的問題,所以在魏晉書法裏邊,就沒有太多的方筆,而以圓轉的筆法較多。

魏晉書法主要是實用性的書法,魏碑書法也是實用性的書法。

書法書法真正的成為一種藝術,是元代以後才產生的,因為隨着社會的發展以及對書法藝術需求的多樣化和擴大,社會上就產生了為這種需求服務的書法藝術,這種書法藝術在元明時代主要以楷書行書為主,到了清代特別是清代晚期,書法的形式就非常多樣了,不但有楷書、行書這樣的一些傳統書法作為書法藝術的作品,而且還產生了篆書書法作品,隸書書法作品,更多的,書法作品,仍然是行書,草書,章草等等。所以,只有在晚清時代以後,各種書法書體才出現在書法藝術的創作當中了。

所以,我們應該看到魏晉筆法以及和魏碑的結合來創作書法藝術作品,還是一個很短的時間,大約不到200年的時間。但是王羲之的魏晉傳統,已經在我們中國穩定發展了1600多年的歷史,如果加上王羲之時代也在部分羣體中使用楷書、行書、草書,那麼,魏晉書法這個傳統歷史的時間會更長,將近1800年的時間,而我們的魏碑和魏晉書法相結合的歷史,僅僅只有一二百年的時間,鼎盛的時期,也就是從民國到今天不到100年的時間。

今天,我們還在繼續發展着魏晉書法和魏碑的結合。這是一個新的書法創新的路子,我們可以説,我們中國書法有兩個傳統,一個傳統是以魏晉書法為代表的二王體系的傳統;另一個傳統就叫書法新傳統,也就是以魏碑和魏晉書法相結合的這樣一個傳統,我們把它叫做碑學傳統,而二王的那個體系,我們把它叫做帖學傳統。

你所説的把魏楷和魏晉書法結合起來,也叫做碑帖融合的新傳統。

至於如何具體的把魏碑的筆法和二王的筆法,魏晉筆法結合起來,其實這個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上的跨越。

就相當於是學了楷書再學行書,而行書的體系主要是二王體系,但是二王體系裏邊也不是全都是圓筆的筆法,也有方筆的筆法。

如果我們在寫行書或者草書的時候,注入一些方筆的應用,就自然而然的把兩種筆法結合起來了。結合起來之後的書法,當然會有新的一些面貌,在書法行書和草書裏邊有了方的筆法,視覺效果就會多一些新的感受,原來是圓潤,現在是堅挺。把堅挺的和圓潤的結合起來,在一副書法作品中同時出現,書法藝術的表現力就會大大的豐富和增強,這本來就是一件好事情,在新的書法傳統中,我們也非常提倡大家把各種書法的技巧都結合起來。

事實上,在清代的一些書法家已經在做這樣的實踐,我們前面説過趙之謙是把楷書和行書結合起來的,事實上還有一些書法家,例如像伊秉綬這樣的書法家,他是一位隸書書法作書法家,但是他的隸書裏邊也結合了篆書的筆法,楷書的筆法,給人一種新穎的感受。

所以,我們今天學習書法,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把傳統的基礎打好,不管是哪個傳統,不管是隸書,篆書的傳統是楷書,行書的傳統還是魏碑的傳統,任何一個書法傳統只要把基礎打好,在這樣一個基礎上,我們再把各種筆法結合起來,完全可以形成自己新的書法藝術創新,完全可以給自己找到藝術創新的新路徑。

但願喜歡書法藝術的朋友們多做一些書法實踐,敢於嘗試新的藝術手法,互相融合的實踐,只有在大膽的藝術實踐當中才能找到最合適的藝術結果。

當然這種實踐不是我們簡單的實踐,我們一定要在貫通書法史,遍臨各家個體的基礎上再去找創新的窗口,這樣我們創新出來的藝術就會有紮紮實實的感覺,就會是水有源木有本,給人一種傳統生命的力量,也就是古人所説的書法貴有“古意”。所謂的“古意”就是把古人的精神在書法作品中傳達出來,如果沒有了這種精神,那麼我們的書法就會失去很多的藝術色彩。(本文3271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05 字。

轉載請註明: 魏碑筆法能與魏晉筆法結合起來練習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