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韌背後的剛強力量

山西日報

薄如蟬翼,輕鬆用手就能撕開,這種享譽全球的“手撕鋼”,產自中國,出自山西。

它的問世,將中國不鏽鋼箔材的製作工藝提高到世界領先水平,成功打破國外貿易壟斷和技術封鎖,為中國製造提供了高端基礎材料,為國際超薄不鏽精密帶鋼指引了新的方向。

這些突破來自一個年輕的羣體——太鋼集團不鏽鋼“手撕鋼”創新研發團隊。該團隊成員只有15人,其中12人是青年職工,平均年齡34歲。

歷時兩年,攻克175個設備難題、452個工藝難題,經歷了700多次失敗……“手撕鋼”在攻克軋製、退火、高等級表面控制、性能控制四大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取得突破,得到科學界認可。這個硬核團隊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讓世界見證了“手撕鋼”柔韌背後的中國力量。

創新研發 勇擔重任

由於技術質量指標嚴、工藝控制難度大,“手撕鋼”生產技術長期被國外少數企業壟斷,以OLED用掩模板為例,我國長期依賴進口,每年進口總額超過百億,且限制進口0.03mm以下材料。

面對5G通信技術飛速發展、高端電子產業化的現狀,在太鋼集團“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反對守成”“聞新則喜、聞新則動、以新制勝”的創新理念驅動下,研發團隊的青年們勇挑重擔,迎難而上,決心突破被卡脖子的局面。

“國外技術專家都解不了的難題我們能行麼?”“國內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怎麼辦?”剛開始攻克國際難題時,團隊成員也有這樣的擔憂……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團隊開始了不怕失敗的征途:市場組長廖席,緊盯高端市場需求和客户技術要求;生產組長段浩傑,以滿足客户需求為目標,着力解決生產難點;性能組長楊星,對標進口高端材料,改善箔材性能。

最終,團隊攻克了鋼質純淨度、產線工藝、控制水平、高等級表面精度、產品性能等工藝技術難題,成功研製出世界首發寬幅(640mm)最薄(0.02mm)的不鏽鋼箔材,該產品得到國內科技界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中國金屬協會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定該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破解難題 不負使命

一切成功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付出。“手撕鋼”從研發到技術攻克,最後實現量產也同樣面臨着諸多困難,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然而團隊一直秉持太鋼人百折不撓的精神,堅韌不拔地面對每一次失敗。

“手撕鋼”的研發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噼啪’一聲巨響,就像鞭炮爆炸似的,3噸、近百萬元的鋼材全都碎成粉末了。”現任技術質量部副部長的廖席,仍然記得軋鋼時發生斷帶的場景。

廖席説,由0.8mm厚度的普通鋼材,一次次往薄軋,每往薄軋製0.01mm,輥系就要重新配比一次。20個軋輥,加上錐度、凸度等變量因素,團隊成員從上萬種輥系的配比中不斷摸索。

平均每兩天,團隊就要面對一次試驗失敗,尤其是軋製環節的斷帶問題。不同於厚板斷帶一分為二,薄板一旦斷帶,就會碎成粉末,只能由瘦小的職工爬進0.4米高的備件,用手摳、用手抓,把成員們的攻關心血清理出來。

有一次,因為一連幾次清理鋼末,攻關進展一無所獲,廖席感覺自己真到了崩潰的邊緣,提出換人的想法。山西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經理王天翔當即回絕:“怎麼沒有收穫?你辦公室將近1米高的筆記本就是收穫!”

辦公室的那些筆記本上,記錄了一個個實驗參數和團隊成員之間一次次思想碰撞。“年輕的隊員們,面對失敗也沒有別的想法,就是幹!”廖席再度鼓起信心,和團隊成員一起,投入新一輪的討論。

歷時兩年,攻克175個設備難題、452個工藝難題,經歷了700多次失敗,“手撕鋼”終於實現優質量產。

“當年李雙良老人治理渣山數十年如一日,沒有搬不走的大山,更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在新時代李雙良精神的感召下,團隊成員們愈加鋭意進取,奮發有為。

2018年以來,“手撕鋼”累計開發應用逾50噸,以0.02mm為代表的“手撕鋼”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70%,噸鋼利潤300%~500%。

創新不止 再攀高峯

憑藉着品種高端和質量領先的優勢,太鋼集團贏得了國內外客户的認可,高端產品創造出的效益佔到了85%以上。“手撕鋼”依然源源不斷地輸往歐美市場。

回憶起第一次和客户談“手撕鋼”的業務時,廖席一臉無奈:“2016年,我和銷售人員去見客户,客户的反應很詫異,你們能幹這個嗎?並且也沒正經接待我們,只和我們在辦公樓下站着敷衍了幾句。”

當“手撕鋼”的實物樣品生產出來後,廖席再次去拜訪這家客户,客户非常震驚。對方公司的領導層、管理層、技術層都來到會議室,和廖席一行進行技術交流。

“驕傲,自豪。”攀上創新高峯,眼前風景遼闊。

“手撕鋼”項目獲得2019年冶金科學技術進步獎唯一的特等獎,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大獎,第四屆全國質量創新大賽QIC-V級成果(一等獎)。央視《新聞聯播》、大型政論專題片《必由之路》、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相繼對“手撕鋼”進行了專題報道。

“手撕鋼”的成功研發,只是新時代太鋼青年在“中國製造”向“中國精造”偉大征程中邁出的一步。

2019年,在“手撕鋼”的基礎上,團隊在新材料研發領域喜報頻傳:在新一代5G高端電子用系列精密帶材方面,成功開發出柔性屏鋼,已應用於國內知名摺疊屏生產商;與華為“2012實驗室”等前沿技術研究中心合作,突破低磁高強度超平材料;特殊合金軋製及去應力實現破冰,推進OLED用掩模板基材國產化。團隊還受到冶金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邀請,主持起草並頒佈《柔性屏顯示屏用超薄不鏽鋼精密帶鋼》團體標準。

“改革不止,創新不止!”“手撕鋼”研發團隊有這樣的豪情和信心:“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作為年輕一代的國企人,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推動‘中國製造’向着‘中國精造’不斷進步,創造國資國企的新輝煌。”

(記者李煉 通訊員郭麗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6 字。

轉載請註明: 柔韌背後的剛強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