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編程會成為基礎技能,人不會被機器替代

  2020年,歷史在眼前發生。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超出所有人想象。這是百年未有之變局,也是百年未有之機遇。在此背景下,百度&金融界推出“百年未有之機遇”系列直播,邀請經濟學家在線建言獻策,探討新時代的新機遇。本期主題是,新基建下5G將帶來哪些機會?

  【嘉賓介紹】

  沈建光,經濟學博士,現任京東集團副總裁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 此前為歐洲央行資深經濟學家,主管亞太經濟預測和分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芬蘭央行經濟學家,及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全球和中國經濟學家。

  金融界:接下來,我想問一個有關人才培養的問題,我相信這個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5G時代是一個很不一樣的時代,是一個高網速、低時延、萬物互聯的時代。您認為,從人才培養的角度,這樣的時代需要怎樣的人才?5G能為普通的人帶來怎樣的機會?

  沈建光:對於5G還想補充一點,物物相連當中有一塊很重要的,跟人有關的,其實是機器人行業的崛起,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機器人是5G當中或者新基建當中很重要的一環,很多產業、行業可以用機器人甚至人形服務,有些已經在使用了,智能客户,它其實就是一個語音,有些是在櫃枱上看到機器人服務,有些是在工廠中的工業機器人。在對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以及實時操控方面,5G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未來,人要面臨的重要競爭對手是機器人、人工智能。對人的培養,在哪個時代都一樣,新技術崛起肯定會淘汰部分陳舊的技能。比如工業革命之前,人力氣大重要,工業革命之後,力氣就不重要了,工程師變得很重要。現在其實一樣,人對教育,是對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教育。

  我們學經濟的,過去的模型,使用的知識,很多問題從大數據角度進行機器學習得到解答,對人的教育是一樣的,是一個演進的過程。現在來看,Coding編程會成為一個最基本的技能,而不是現在很多還是作為一個專業技能去學習,以後這些方面會得到很大的普及,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知識的普及,對人的培養,以後通識教育中就要有了,不能是專才教育。這方面會得到廣泛的應用,對知識方面的要求,從小就開始教育普及。

  總的來看,更加重要的問題是,機器能不能代替人?每一次高科技的發展,一方面它可以取代一部分人的操作,另一方面,會促生更多的對其他技能的需求。比如,電腦產生催生了很多編程人員,硅谷的崛起,它其實是不斷疊代的過程。我並不擔心機器人會取代人,這是一個不斷疊代更新的過程。

  金融界:剛才您聊到一個問題,通過科學技術,比如説大數據在新時代給人們評估信用,由這個問題展開一下,海量的數據還可以幫助公司做什麼?或者説給予人們怎樣的一些新能力?

  沈建光:海量數據的應用非常廣泛。我曾經去拜訪過亞馬遜首席經濟學家,當時去的時候説號稱僱了150名博士經濟學家,現在已經達到250名博士經濟學家,我們宏觀經濟學家主要還是在宏觀上面,所有的微觀問題都是用大數據,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比如説地址,企業選門店,如果用機器,智能城市,城市計算,對企業來説,根據大數據,人流到底什麼時候、在哪個地點,這些人流的偏好也很重要,哪些人流跟你最相關,有些高端的男士、有些是女士、有些是中年人,這些人流最多的地方是在什麼地方,這是大數據對選址。對廣告應用也是非常好的,在網絡上做廣告,目標人羣在哪裏,廣告打出去會有多少回報,在網上都能找到答案,否則兩眼一抹黑投錢了,現在可以精確的計算了,這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其實有非常多的例子。

  另外通過大數據,和經濟學家一起合作製作電視劇,這裏也是應用大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會發現什麼樣題材的電影受歡迎,是不是要選用明星,選用明星就非常貴了但有些題材的影片其實不需要影星,但是有些電影如果不知名的演員演,可能就沒人看了,也收不回(成本)。一個大數據分析出來,就可以省很多錢,成本會大幅降低。完全可以通過大數據來分析,是不是要請很貴的名演員,什麼樣的題材、什麼樣的結局會更多的吸引人們來看。

  我只是舉個例子,還有別的應用。金融企業怎麼樣發現更好的客户,企業違約以及風控都可以靠大數據來分析,企業也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來判斷要不要進入某個產業。現在的供應鏈什麼樣時候囤貨,囤還是不囤,都可以用大數據分析解決。大數據在很多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72 字。

轉載請註明: 沈建光:編程會成為基礎技能,人不會被機器替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