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鬥纏身 比特大陸前景隱憂

宮鬥纏身 比特大陸前景隱憂

比特幣價格再創新高,本是市場狂歡之際,但比特幣礦機商巨頭北京比特大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特大陸”)近日卻因一場爭搶營業執照的鬧劇陷入輿論漩渦。一接近比特大陸的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比特大陸內鬥始於兩位創始人對公司發展決策的分歧, 吳忌寒一方希望加碼礦機研發,但詹克團則希望公司轉戰AI。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鬧劇已不是單純的路線鬥爭,本質上還是由於公司經營不善,兩邊受挫後,加劇了合夥人的矛盾,從該公司業務高度依賴虛擬貨幣市場的現實情況來看,未來比特大陸能否可持續經營,仍存在諸多內憂外患。

否認資產向重慶轉移

“又一起現代奪權劇。”近日,比特大陸營業執照被搶一事登上熱搜,引多方網友吃瓜圍觀。

熱度持續數日後,比特大陸兩位創始人詹克團和吳忌寒方面的宮鬥戲仍在持續。有消息稱,奪回營業執照之後,吳忌寒方面已啓動備選方案,在重慶新建子公司,比特大陸北京員工也在陸續簽署新勞動合同。就此,北京商報記者向比特大陸方面求證,對方進行了否認,但問及其他問題時,對方均表示暫時不方便回覆。

根據天眼查信息,目前比特大陸法定代表人已變更為詹克團,除了在比特大陸擔任法定代表人外,詹克團同時在福建算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算豐科技”)、福建算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算芯科技”)、深圳市智能雲芯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其中算豐科技、算芯科技均為比特大陸全資子公司。

“儘管現在工商登記恢復為詹克團,但並不意味着詹克團就是真正法律意義上的法定代表人。” 雲南民商律師尹繼濤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法定代表人的權力來源於公司有效的任命決議,2019年10月28日前對詹克團的任命決議已被後兩次任命新法定代表人的決議否定,詹克團作為法定代表人的權力來源基礎已經不存在。在法院判定後兩次新任命法定代表人的決議無效前,詹克團不是比特大陸實際的法定代表人。”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不管法定代表人名落誰家,不可否認的是,一場升級至爭搶營業執照的鬧劇發生後,市場對該公司的印象,無論是品牌形象、管理結構還是經驗模式都已經大打折扣。

正如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教授、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君指出,“比特大陸較早佔據比特幣產業鏈的優勢位置,也以此獲得了較多的市場紅利,是行業的頭部企業。但這一鬧劇帶來的負面社會輿論不是最大的問題,鬧劇反映出來的內部合夥人之間矛盾激烈程度,讓市場對這個企業徹底失去信心,短期內企業資本市場融資不容樂觀”。

內鬥源於決策分歧

一接近比特大陸的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比特大陸內鬥始於兩位創始人對公司發展決策的分歧,2018年下半年,虛擬貨幣市場進入熊市,公司業績變臉後,吳忌寒表態繼續加碼礦機研發,但詹克團希望公司轉戰AI,導火索點燃後,二人“戰鬥”一觸即發。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同樣稱,鬧劇中的兩方分別代表了比特大陸公司的兩條經營路線,即吳忌寒方面的虛擬貨幣(礦機收入和BCH)和詹克團方面的AI芯片。但從目前市場行情來看,這兩個業務經營都不理想。在該人士看來,此次鬧劇已不是單純的路線鬥爭,本質上是公司經營不善,兩邊受挫後,加劇了合夥人的矛盾,嚴重影響到公司的持續經營。

比特大陸自稱是全球ASIC芯片行業的領導者,主要應用於加密貨幣挖礦和人工智能(AI),除銷售加密貨幣礦機和AI硬件外,還拓展了礦場及礦池運營及其他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官方披露,該公司目前經營產品包括AI平台算豐科技、礦池BTC.com、AntPool及多款螞蟻礦機等。

不過,該公司虛擬貨幣挖礦和人工智能兩方業務發展並不均衡,且長期處於一方“供養”另一方的狀態。據業內人士分析,同其他比特幣礦機商如出一轍,礦機銷售仍然是比特大陸主要的現金流來源,且業務高度依賴虛擬貨幣市場價格。

根據比特大陸2018年下半年披露的招股書,比特大陸收入來源主要包括礦機銷售、礦池運營、礦場服務、自營挖礦和其他五大板塊,2016年、2017年,比特大陸收入分別為2.78億美元、25.18億美元,至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陸的營收達到了28.45億美元,高於2017年全年營收。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虛擬貨幣礦機銷售佔總收入比重達94.3%。

收入來源高度依賴劇烈波動的虛擬貨幣市場,勢必給公司業績帶來不穩定性。據媒體報道,2018年下半年起,虛擬貨幣暴跌之下,比特大陸業績突然變臉,僅2019年Q1淨虧損就達3.1億美元。

針對比特大陸最新業績情況及轉型進展,北京商報記者向比特大陸方面進行採訪,對方回應稱不方便回覆。

不過,比特大陸招股書中也提到,加密貨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將對公司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等產生重大不利影響,而除業務風險外,該公司還面臨挖礦、使用及交易虛擬貨幣有關的監管風險,同樣將對公司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能變革與管理學院區塊鏈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峯指出,一系列業務風險、監管風險及法律風險,將為該公司後續發展及上市增添諸多不確定性,此外,近兩年來的長期熊市也讓外界對比特大陸的業績期待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轉型AI仍存隱憂

事實上,針對業務模式高度依賴虛擬貨幣市場,同其他礦機商一樣,比特大陸近年來也在嘗試轉型,但比特大陸從2015年便開始探索且一直聲稱要深入的AI項目,多年來長期未見起色,直到2017年才推出第一代產品。

比特大陸曾在招股書中坦言,AI需要大量研發資源,漫長而成本高昂的研發工作可能會多年阻礙新進入者將產品商業化併產生盈利。

劉峯指出,從目前情況來看,比特大陸轉型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且就算勉強轉型成功也需要面對人工智能領域諸多“獨角獸”的挑戰,內憂外患下,能否可持續經營仍是難題。

“一方面,從公司層面來看,高層內鬥一直沒有定論,兩位創始人、曾經的雙CEO隨時可能徹底分家。另一方面,從業務角度來説,如果從礦機分出算力到AI上去,勢必減少挖礦算力,即使分出去,AI算力目前未探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也有較大風險,這也是比特大陸現有條件難以支撐轉型成功的兩大原因。” 劉峯進一步稱。

陳文君同樣提到,“比特大陸轉型AI的目的之一是能夠讓企業安全平穩運行,避開虛擬貨幣市場的各種大風險,而並非是因為具有AI技術的優勢。但進入AI領域後,比特大陸的行業優勢缺失,通過收購做大AI業務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撐,資金枯竭也就意味着業務停止。所以這一次的危機遠遠超過比特大陸在2014年遇到的比特幣寒冬,如果在牛市沒有足夠的資金儲備應付熊市,沒有頂級的技術人員同心合作,很難熬過去”。

此外,除了資金難題,比特大陸還面臨轉型硬傷,如轉型金融將受到牌照限制,合規成本很高;轉型做技術又沒有足夠的財力和影響力,既不能支持前期高額的投入,又吸引不了頂級技術人才的加盟。在陳文君看來,虛擬貨幣礦機商市場容量沒有增長的情況下,企業很難靠這一項業務實現增長。對於機構後期如何破局,她建議,當下最關鍵的是不要去碰法律紅線,堅持合法經營;此外可在實體經濟中找“窄門”,盤點自身優勢,創新商業模式。

劉峯則建議,從行業角度來説,轉型不一定要從主營業務上進行轉型,也可以擴充新的關聯業務,如從礦圈到鏈圈,或再到區塊鏈生態佈局,如相關聯的教育、產業、公鏈、數據存證、交易等領域,在發展自身核心技術能力的同時擴展多元收入業務結構。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55 字。

轉載請註明: 宮鬥纏身 比特大陸前景隱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