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高通處理器好,聯發科跟海思差在哪?看完性能排行榜後沉默了
隨着小米的“科普”,越來越多的人對於手機性能越來越看重(當然也有手遊的功勞),手機性能已經成為一種必備常識,買手機不整兩個詞組出來都顯得自己很業餘,那手機處理器都有些什麼門道?
每一年除了是手機廠家的競爭,也是芯片廠家之間的角鬥,目前來説純芯片廠家主要是高通和聯發科,其餘的華為、三星、蘋果都是手機 芯片的模式,考慮到各個平台之間有差異,並且一些芯片還是獨家使用的,所以這裏的排行只能做個參考。
麒麟990
論單核性能,蘋果就是怪物一樣的存在
就目前來説,蘋果的單核成就遙遙領先整個芯片圈,很多人以為蘋果手機的流暢依靠的是IOS,畢竟都説這是封閉的系統嘛,但實際上iPhone的流暢也有很大一部分功勞是A系列仿生芯片,正是因為其強悍的性能才經受起IOS的嚴苛考驗。
通過這份榜單我們可以看到,蘋果的A13、A12、A11霸佔了前三面,甚至兩年前的A11Bionic都比高通今年才出的高通驍龍856強,接下來才是三星Exynos990、高通的驍龍855Plus機型,是不是感覺還差點什麼。
A13
此時的天璣1000 才剛剛出現,單核水平跟高通去年的芯片一個水平,至於華為的海思麒麟,此時剛達到第十名的成績,跟聯發科的1000plus成為難兄難弟,是今年新款旗艦中單核水平最差的。特別是華為的麒麟990 5G,跟驍龍855一個級別,這着實有點傷人。
再往後看,就是蘋果的A10(這是2016年的處理器了)、麒麟990,比較有意思的是麒麟985的單核成績比不過麒麟980,看來在幾顆核心的分配上985還是沒有那麼極致。
至於中端芯片,這着實太多,就大概看一下排名:麒麟985>聯發科天璣1000L>三星Exynos980>天璣820>麒麟820>驍龍765G。比較意外的是天璣1000L,這單核能力看來還是繼承了天璣1000的一些特性,最意外的是驍龍765G,作為高通的二當家,居然這麼沒牌面。
GeekBench 5單核成績排名
在多核性能上,大家差距錯落有致
在多核得分上,A13的得分依然是第一,但是領先優勢不是那麼大了。看到這裏很多人就不明白了,蘋果的仿生芯片單核不是很厲害嗎,怎麼堆在一起就不行了,優勢反而縮小了?
説到底是蘋果的芯片不堆核心,以A13為例,這顆芯片的CPU是6核,GPU為4核,而其餘手機處理器的CPU均是8核,之前聯發科甚至還有10核的。GPU方面核心數更多,麒麟990是16核心。所以在單核成績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通過疊加核心,使得總成績更高。但比較尷尬的是,蘋果讓出了幾個核心,總成績依然是排名第一,由此可見蘋果的A系列芯片確實很強大,要是也上8核,那得分不得爆表?
在綜合實力上,A13還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後面就是865,然後是麒麟990 5G,再過後才是天璣1000 ,但麒麟990的標準版是不如高通去年的驍龍855Plus,不得不説高通能魔改架構,還是有一定水準的,能做到全球最大的商用芯片廠家還是有一定實力的。
GeekBench 5多核成績排名
單核和多核誰更重要呢?
那為什麼蘋果在多核上不熱衷堆核心呢?簡單説,核心數先要精,再要多,不然就沒有多大意義,當年的聯發科“一核有難,九核圍觀”就是這麼來的,字面解釋就是當一個核心不夠用的時候,其餘的幾個核心並不能起到幫助作用,跑分雖高,但實際體驗很一般。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將熊熊一窩,兵熊熊一個”的尷尬,所有廠家都不約而同的提升大核心,這幾年的旗艦處理器甚至把大核改成1 3 4的三叢架構,為的就是把超大核的實力壓榨出來,這樣可以帶動小核心的表現,如果四個大核心的性能一樣,那很容易碰到極限,體驗很一般。
用一個很形象的例子,這個超大核是個大力士,能單手提起200斤,而普通版本則是兩個大核,一個大核能提起100斤。當遇到180斤的需求時,這一個大力士就輕鬆搞定,手機運行很流暢。但給兩個100斤的就要麻煩很多,此時必須需要兩個(核心)合作,在兼容性和協調性上就差了一截,100 100並不一定就能發揮出200斤的效果。換句話説,超大核決定性能的上限,關鍵時刻起到決定性作用,並且就日常使用來説,單核的使用頻率比多核高多了。
高通驍龍865 天璣1000
所以從性能體驗來説,單核的作用遠大於多核,那這就可以理解,iPhone手機的流暢是因為超強大核了,而高通之所以能突破公模的天花板,還是因為魔改架構、提升主頻後得到的性能,就跟睿頻和超頻的意思一樣,超頻不可怕,可怕的是超頻後還依然很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