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被“監控”着!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已經發生在每個人身上。近日就有網友表示,自己手機上安裝的很多App存在頻繁自啓動,並訪問、讀取手機信息的現象。這次證據確鑿的曝光,也讓很多網友紛紛展示自身類似的遭遇。
無可辯駁的事實下,是手機App頻繁自啓動並收集隱私終於得到驗證。而這背後,是事關手機廠商與App企業之間的博弈。一場暗流之下的攻防戰圍繞不同的利益,正在拉開大幕。
漢娜·阿伯特曾在《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中提到,“有史以來,直至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隱匿於私下的東西一直都是人類存在中身體的部分,即一切與生命過程的必然性相關聯的東西。”這句話,無疑在着重強調個人隱私的重要性。但在智能手機全面普及的當下,隱私卻成為被任意擺弄的“商品”,並被手機App肆意收集着。
“優學院”十幾分鍾訪問手機照片文件近25000次;“TIM”一小時內自啓動近7000次並不停讀取通訊錄;“全民K歌”、“王者榮耀”、“新浪微博”等App喚醒手機裏十幾個App偷偷在後台運行……在網友的測試中,手機App以觸目驚心地方式瘋狂自啓動,並窺視着人們的一舉一動。
網友發現的情況,其實在此前早就露出苗頭。比如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通過監測發現,多款民宿、會議類移動應用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而中國信通院在10個安卓應用市場中選擇20個類別中下載量大、影響範圍廣、存在典型問題的200餘款App作為檢測對象,共計檢測出1265項數據安全問題。其中,67%的App存在5個及以上個人信息安全問題。
很多人現在還有這樣的感受,明明是與好友聊天,但似乎在被“監聽”。聊天中想要吃的美食、想要購買的商品等,好像都在被“監聽”、“捕捉”,並在各個App上直接給予推薦。看似方便的背後,卻讓人毛骨悚然。手機App的瘋狂,已經太過超出人們能忍受的底線。
手機App自啓動、收集隱私的事兒,已經成為熱門話題。#手機App頻繁自啓動蒐集隱私#這一話題,在微博的閲讀量達1.7億。而這個話題的源頭,是由央視新聞頻道曝光網友的遭遇。弔詭的是,手機App的負面行為卻是由手機廠商直接曝光!
從新聞中我們能夠看到,網友是通過將手機的操作系統升級到最新測試版本後,才發現App的種種負面問題。結合新聞中手機系統的界面和近段時間以來手機廠商的行為,我們能很輕鬆地判斷這是小米的MIUI 12測試版。
在MIUI 12中,新增了一項名為“隱私保護”的設置項。在這個設置項中,有“照明彈”、“攔截網”、“隱匿面具”等功能。其中,通過“照明彈”用户可隨時查看手機App一切權限索取舉動,同時敏感權限會高亮表示併發出提醒。這也是為何網友能發現多個手機App自啓動,收集隱私信息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到,MIUI 12事實上是在吹響號角,正式開啓隱私攻防戰。與此同時,各大手機廠商也在隱私層面做文章。比如華為遵循GAPP、GDPR及當地法規,做到全球範圍內嚴格的隱私合規。
此外,對於在華為運行的包括第三方應用在內的應用,華為按照“上架、下載、運行”三個階段開展全過程的應用安全管理。OPPO也順利通過國際權威認證機構DNV GL的認證,獲頒ISO/IEC 27701: 2019 隱私信息管理體系證書。看來,手機廠商在不約而同地朝着保護用户隱私方面努力。
為何手機廠商突然就關注起用户的隱私安全了?或許,這與當前手機行業的發展趨勢有關。目前,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已經邁入全新維度。常規的價格戰、硬件戰、設計戰等只是保留手段,成為意義並不大的“雞肋”。這就要求手機廠商要尋找新的競爭點,以吸引用户的關注。
隱私,恰恰就是一個一直被刻意忽視,卻又被反覆提及的話題。當蘋果因保護隱私做得較好而受到用户交口稱讚後,其他手機廠商也在蠢蠢欲動。如今,很多手機廠商都高舉“保護隱私”的旗號。像小米就在宣稱,“小米一直將用户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視為我們的生存之本”。為了長遠利益,手機廠商縱然把控App的分發並從中受益,但也只能忍痛割愛朝着App企業發起進攻。
對於App企業來説,他們不顧一切地收集用户隱私信息,基本上是為了完成精準營銷。此外,App頻繁地啓動可以使“日活躍用户”等流量數據變多。而這樣的舉動,是App獲得融資和廣告投放收入的重要參考。App企業的行為,完全是為了利益對用户信息垂涎三尺,吃香太過難看。
在手機廠商通過各種方式曝光App企業的負面行為後,雙方或將成水火不容之勢。面對這場利益衝突,手機廠商和App企業都要面對一場大風暴。可以預見的是,最終App企業可能會後退一步——畢竟他們被手機廠商扼住着咽喉。
科技觀潮(搜狐科技大咖作者,微信nxping):説説科技、數碼、互聯網、5G、AI、車聯網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