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伍楷舜:用硬科技打造萬物互聯智能新時代

  如果獨居老人室內摔倒,誰會第一個發現?可能是家裏的Wifi信號。

  無線通信信號干擾一直是技術專家希望解決的問題,然而,這種干擾也是人與物互聯的一種方式。能不能通過Wifi信號的變化捕捉並分析出危險情況,向看護人發出警告呢?

  “85後”教授伍楷舜把信號干擾這一問題變成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帶領研究團隊跳出傳統思維框架,發現了Wifi信號除了通訊外還有監測的功能,其信號干擾可反映空間內人的狀態,將無線干擾“變害為寶”,用一個個新技術打造萬物互聯智能新時代。

  作為深圳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伍楷舜擅長用創新的思維方式進行技術研發,除了高精度泛在感知,還創造性地利用干擾進行網絡優化增強傳遞性能,保證所有人都能在密集網絡環境下享受到流暢的網絡服務。

奮鬥者|伍楷舜:用硬科技打造萬物互聯智能新時代

  深圳大學特聘教授伍楷舜(左一)進行物聯網信號研究。

  “通俗地講,在傳統通信方式中我們這樣避免干擾:當一個用户在傳輸信號時,最好其他人都不要‘説話’,以便信號更高效率地傳輸。然而我們團隊反其道行之,開闢了新的思路:有意引進一些干擾,引導不同用户‘説話’,整個網絡的效率反而提升,這就是基於物理層的無線網絡性能優化。”伍楷舜説。

  伍楷舜本科學習的是微電子專業。那時中國的互聯網產業處於爆發式發展前夜,他一直在思索下一個十年世界什麼樣。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讀到國際電信聯盟發佈的《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瞭解到物理世界中存在的實體將通過物聯網技術變成可視、可量化的數字並上傳到雲端集中管控調配,物聯網將推動社會組織生產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篇文章讓他眼前一亮。他選擇基於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智能感知與大規模網絡傳輸的關鍵技術作為博士研究方向。

  2011年,伍楷舜獲得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博士學位時僅26歲,28歲時即成為當時深圳大學最年輕的特聘教授。他領銜的廣東省無線大數據與未來網絡工程中心、深圳大學物聯網研究中心,現有18名教師、10餘名博士後及70餘名碩博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物聯網、普適計算、大數據、智能感知、移動計算、無線通信網絡、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智慧城市等。

奮鬥者|伍楷舜:用硬科技打造萬物互聯智能新時代

  深圳大學特聘教授伍楷舜(左一)進行物聯網信號研究。

  這個年輕的研發團隊猶如魔術師,將5G、IoT(物聯網)和AI三大技術融合,通過網絡賦予萬物感知,最終在雲端形成大量數據,並通過智能化落地應用。研發團隊如“開掛”了一般,近年已獲得授權的中國發明專利70件,美國發明專利5件,在國際主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50餘篇。

  科研、帶博士碩士生、寫論文、應用成果落地……繁重的科研工作幾乎擠佔了伍楷舜所有的休閒時間。他還有一大“發明”,把科研和休閒健身相結合。在研發健身成果可視化的“健身手套”時,伍楷舜的實驗室裏擺放了健身設備,一邊健身採集動作,一邊記錄傳感器數據,調試技術參數。

  伍楷舜的實驗室就像未來世界的盒子,儲存着感知、傳輸、連接、計算、應用等方面可能影響未來的物聯網技術。“我希望研究出有世界級影響的核心技術成果,在時代的浪潮中翻湧出一朵浪花,推進我國在物聯網技術方面的發展,希望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智能、更加美好。”伍楷舜説。

  記者:白瑜

  編輯:賈真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2 字。

轉載請註明: 奮鬥者|伍楷舜:用硬科技打造萬物互聯智能新時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