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隨着互聯網的不斷髮展,各行業都在不斷的與互聯網進行融合,零售行業也不例外,新零售的出現對於消費者來説給予了很大的便利,但新零售不止是那麼表面化的存在;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新零售的現狀以及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從新零售的概念誕生的第一天開始,人們似乎總是一直都在嘗試着撇清它與電商之間的關係,甚至還有人説當新零售的概念出現之後,絕對不會再提及電商的概念了;然而,新零售後來的發展似乎沒有印證這一點,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不自覺地跳入到了電商的河流裏,就連那些處於頭部的玩家亦不例外。
於是,人們開始產生疑問,既然新零售是一個與電商完全不同的存在,那麼,為什麼我們依然無法割斷兩者之間的關係,甚至有些時候還在用電商為新零售輸血;這種疑問的持續存在,最終讓“新零售是電商的代名詞”的論斷逐漸成為一個事實。
其實,新零售淪為電商的代名詞並不是偶然。筆者始終認為,在新零售的“基礎設施”並未真正成熟和完備之前,所謂的新零售只不過是一個概念,它更多地是講給資本市場聽的,而不是做給普通的消費者看的。
即使是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不斷湧動的大背景下,我們依然無法斷定有關新零售的“基礎設施”業已成熟,更何況是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依然高漲的大背景下,新零售看上去更像是一個觸不可及的“理想國”。
除了有關新零售的“基礎設施”並未真正成熟之外,新零售玩家們在落地和實踐的過程當中同樣無時無刻不再展示着他們對於互聯網模式的迷戀。
我們都知道,在互聯網時代,玩家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或許流量,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之下,我們看到的是互聯網玩家們不斷建構他們獲取流量的生態體系。
當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進入到下半場,幾乎所有能夠存活下來的玩家都建立了一套富有自身鮮明特色的,以流量為底色的生態運行體系。
當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之後,我們同樣看到了玩家們將互聯網時代屢試不爽的發展模式拷貝到了新零售落地和實踐的過程當中;在新零售發展早期,我們看到的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對於線下商超的佈局,其實是遵循互聯網時代的流量獲取邏輯的,甚至他們還將移動互聯網時代僅僅只是侷限在線上的流量爭奪,延伸到了業已是一片藍海的線下場景當中。
如果所謂的新零售僅僅只是流量對象的轉變,如果所謂的新零售僅僅只是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流量思維推向了極致,那麼,所謂的新零售或許早已不再新,而是變成了傳統互聯網模式的代名詞。
那些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並且口口聲聲用將新零售當成是下一個發展重點的玩家,或許僅僅只是為了逃避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紅利落幕而進行的新包裝而已。
如果新零售僅僅只是如此,那麼,或許,它真的成了代名詞;不幸的是,現在很多所謂的新零售玩家卻一直都在以這樣一種思路來看待和落地新零售;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最終讓新零售開始真的淪為一種概念,等到巨頭和資本的關注不再,它的發展同樣開始從炙手可熱掉入到了冰窟窿。
新零售正在經歷的正是這樣一種狀態,如果新零售無法跳出這種狀態,那麼,它將真的成為電商的代名詞。
新零售之所以會遭遇滑鐵盧,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玩家們並沒有按照新零售的方式來落地和實踐新零售,而是僅僅只是一味地將新零售看成是一個類似電商的存在照搬照抄;於是乎,新零售就真的成了電商的代名詞。
如果新零售真的成了電商的代名詞,多多少少是有些可惜的,因為當互聯網時代的紅利不再,縱然是再新奇的概念;如果沒有了內在元素的支撐,到頭來只能是一身華麗的外衣,而外衣之下早已陳舊不堪;所以,當我們在討論新零售的時候,或許並不僅僅只是將它看成是一個概念,而是要把它看成是一個真正有新改變的存在,只有新零售有了自己的骨骼來支撐,才能避免淪為電商的代名詞。
按照筆者的理解,新零售之所以“新”,主要應當包含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新零售的關鍵不是流量,而是存量我們都知道,互聯網時代的流量紅利退卻之後,新零售便開始出現。
言下之意就是,我們不能再按照傳統的思維和邏輯來落地和實踐新零售了;因此,理順新零售與流量之間的關係,才能確保新零售真正成為一種“新”物種。
筆者將新零售的關鍵定義成為存量遊戲,無論是B端流量還是C端流量,都應該劃歸到新零售的範疇。
對於每一個新零售的玩家來講,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激活存量,而不是像電商時代那樣樂此不疲地拓展自己的流量邊界;當我們以存量思維,而不是以流量思維來看待新零售的時候,新零售行業的發展才能跳出原有的怪圈,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如果我們把流量思維看成是一個外拓的過程的話,那麼,存量思維則是一個內整的過程;所謂的內整,就是不再做無謂的拓展,而是要不斷深化和精耕,通過不斷激活現有的流量來尋找新的發展激活;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的不再是資本的雄厚,不再是平台的龐大,而是需要的是技術的新穎,模式的新穎,產品的新穎等諸多方面。
當我們以存量思維來看待新零售的時候,就會發現前期玩家們所謂的線上和線下的打通,所謂的B端流量的轉移,終極目的都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所以,他們口中的新零售僅僅只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一種可以落地,並且可以真正有新作為的存在。
如何在存量的思維範例下,尋找到發展的新機會,才是新零售真正可以跳出電商思維,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個時候的新零售才不會是一個概念,更不是一個代名詞,而是有着獨特內涵的新物種。
二、新零售的終極目標不是改造人的行為,而是產業的行為早期,人們對於新零售的認識和看法依然是以改造人的行為為終極目標的,我們看到的線上和線下的打通,內容的視頻化,其實都在迎合與改造消費者的行為;因此,它的發展依然沒有跳出電商的發展怪圈。
其實,新零售的終極目標和意義並不僅僅只是改造人的行為,而是改造產業的行為,當我們以改造產業為終極目標的時候,所謂的發展必然還是會掉入到電商的怪圈當中。
避免新零售陷入到電商的怪圈的另外一個方式就是要改造產業的行為,而不是人的行為;所謂的產業的行為,其實就是要改造傳統產業的運行方式和方法;當我們用產業的視角來看待新零售的時候,它的發展才能真正擺脱電商的魔咒,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需要明確的是,同改造人的行為僅僅只是用燒錢補貼的方式不同,改造產業的行為讓我們看到了“金錢並不是萬能”的道理;換句話説,就是僅僅只是有錢,僅僅只是有資本還不夠,我們還要有新技術,有新模式,有新產品。
當新零售有了這些新的支撐之後,新零售行業的發展才能真正跳出原有的發展怪圈,從而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改造產業行為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改造內部的生產要素,在生產要素髮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之後,我們再對業已改變的元素進行重整,從而找到新的生產方式,進而產生新的產品和服務,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零售。
三、新零售的重心在於“新”,而不在於“零售”新零售之所以稱之為“新零售”,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的底層驅動技術、底層商業模式等一系列的內在元素都是全新的;然而,在新零售落地和實踐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的是很多玩家將重點放在了“零售”上,而沒有放在“新”上。
在新零售的早期,我們看到的是很多玩家幾乎都在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賦能和改造上,而賦能和改造的終極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銷售;當為了帶貨和銷售而忽略了新零售的內涵的時候,所謂的發展其實又陷入到了電商的怪圈當中。
這其實是新零售行業經過數年的發展依然沒有跳出電商行業的發展怪圈的根本原因所在。
筆者始終認為,如果無論是新零售玩家,還是數字零售玩家,只要他們無法跳出帶貨和銷售的怪圈,一味地為了銷售而迎合那些安於現狀的傳統企業,對於這些玩家來講,所謂的新零售始終都僅僅只是一個概念而已。
真正將新零售的重心從“零售”轉移到“新”上,並且真正找到涉足零售行業的正確方式和方法,所謂的新零售才算是真正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才算是避免了淪為電商的代名詞。
經歷了數年的發展之後,新零售始終都沒有擺脱人們的質疑,而它的發展似乎正在印證着人們的質疑;如果新零售僅限於此,那麼,它或許真的成為了電商的代名詞;找到新零售的獨特之處,並且真正以此來撇清其與電商之間的關係,它的發展才能跳出原有的怪圈,真正進入到屬於自己的時代。
#專欄作家#孟永輝,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撰稿人,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長期專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