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海西樵山下高朋滿座、羣賢畢至。作為國內氫能產業發展走在前列的地區之一,南海再次迎來國際氫能行業盛事——2020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大會,同期舉辦第四屆中國(佛山)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展覽會(CHFE2020)。大會將持續四天,設開幕大會、6個主題論壇,以及氫能全產業鏈產品及應用展示。來自各國駐華使領館有關代表、國家相關部委領導以及國內外科研院校專家學者、氫能產業企業代表等眾多嘉賓齊聚一堂,圍繞燃料電池技術、氫能技術與應用、政策標準、氫安全、中日韓氫能合作等方向展開深入研討,為氫能及燃料電池行業企業疫後恢復發展蓄能賦能,更好地推動綠色氫能及燃料電池行業商業化發展,提振世界經濟。
國際盛事:國內外政企共商氫能產業國際合作路徑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人們對以往的生產生活方式深刻反思,也再次吹響了綠色發展的號角。作為低碳、清潔的能源載體,氫能為各國在後疫情時期向低碳、具有韌性的經濟體轉型提供寶貴的機遇。
在此背景下,今年的氫能產業大會以“發展綠色氫能提振世界經濟”為主題,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和學術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氫能產業國際合作的具體路徑。
昨日,2020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大會在南海開幕。大會上,共有16個項目與南海區政府簽約。
開幕大會上,活動主辦方代表之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介紹,全球氫能產業發展正在加速,很多國家都把氫能作為能源轉型、產業創新甚至疫情當中提振經濟、實現經濟復甦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歐盟推出新的“氫戰略”,預計到2050年投資額將高達2100億美元;韓國宣佈將投資約960億美元用於綠色項目,包括電動汽車與氫能汽車;而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部署1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正在引領全國氫能政策與發展,充當全球城市脱碳、清潔空氣、減緩氣候變化的先鋒。
“在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逆流當下,加強能源領域合作,推動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利益,也有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説。
為了找到具體的合作路徑,大會專門舉辦中日韓氫能論壇,為中日韓三國在氫能領域的對話與合作搭建平台、推進區域規則的建立和標準的完善,促進技術和市場的國際融合、加強務實合作,並推動在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環境保護、保障能源安全、推動未來經濟發展“新引擎”等方面深化合作。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集團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顧大釗表示,中日韓三國在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有着全球領先的技術、資源和市場,自身合作以及共同開發第四方市場的空間巨大。我國氫能發展應該瞄準低成本低碳制氫這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點,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例如,東部生產的氫氣可以向日韓出口,西部生產的氫氣向歐洲出口。此外,加強氫能產業的國際合作還需要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協同攻關,共同推動燃料電池的商用化與氫能的產業化。
專業平台:頂級專家探討我國氫能產業升級之路
橫向對比其他燃料產業,氫能作為一種綠色能源,在全球依然屬於新生事物;而縱向對比這些年國內的發展歷史,會發現我國氫能產業目前任重道遠。因此,本次大會還肩負着“探討國內氫能產業做大做強,為全球氫能產業升級探路”的使命。
“目前氫能汽車產業在中國處於規模化產業發展的前沿。但總體來説,我們還沒有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沒有實現完全自主可控,雖然在一些領域能夠實現並跑,但主要領域在國際上都還處於跟跑階段。”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主持工作)、研究員、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指數課題組聯席組長景春梅如是説到。
針對這一問題,景春梅表示,接下來將與中國氫能聯盟、佛山仙湖實驗室等牽手開展《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指數研究》,調動產、學、研、用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重點對中國區域氫能產業競爭力、中國氫能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行評估,為產業發展、政府決策及行業研究提供權威參考。
在開幕大會上,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燃料電池分會組織30餘家單位、彙集一線專家經驗編寫而成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安全指南》正式對外發布。該指南從設計、製造到應用各個環節,及整車、系統、關鍵部件等不同層面展開,探討燃料電池汽車安全性問題,對燃料電池安全性進行了總結與展望,為行業相關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提供依據,為開展安全性研究項目提供方向,推動我國相關研究與開發工作快速向前發展。
上述重磅官宣均在南海發佈,也表明了南海作為國內氫能商業化創新發展前沿高地的地位獲得充分認可,影響力逐漸加強。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會參與院士超過10個。他們共同探討氫能作為清潔能源的未來發展趨勢,氫能技術未來可能產生的變化以及人類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以將於20日舉行的第2屆國際氫能標準和安全(南海)高端論壇為例,專家學者將着眼於IV型氫氣瓶和氫安全兩個主題進行探討,同時論壇將發佈IV型瓶團體標準T/CATSI 02007-2020《車用壓縮氫氣塑料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該標準將填補國內IV型氫氣瓶標準的空白。
創新引擎:打造氫能商業化高質量發展服務高地
當天的另一重磅活動是2023年世界氫能技術大會聯合發佈儀式,確定該活動將在南海舉辦。該大會是全球歷史最悠久、覆蓋面最廣的氫能頂級會議,被譽為全球氫能“奧運會”。從連續四年舉辦氫能產業大會,到計劃舉辦世界氫能技術大會,從一個舞台到另一個舞台,南海闖出了一條具有前瞻性和長遠發展的產業新路子。
早在2009年,佛山就以南海為主陣地,積極謀劃佈局氫能產業。目前,南海已有50多家骨幹企業聚集,涵蓋制氫、加氫、氫燃料電池和核心部件、氫能汽車整車及加氫站的建設、設計等,基本覆蓋整個產業鏈條。2017年,南海建成了國內首座商業化加氫站。到今年,全市共建成並運營加氫站15座,開通氫能源公交線路28條,投運氫燃料電池汽車近1400輛,氫能終端應用推廣規模全國最大。
得益於“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南海氫能產業在近些年邁上發展快車道。在本次大會上,南海舉行氫能產業項目投產儀式,韻量燃料電池(廣東)有限公司燃料電池電堆生產項目、廣東濟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燃料電池催化劑產業化項目、佛山市攀業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空冷燃料電池堆生產項目、佛山南海氫能中心亮相。其中,廣東濟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在去年的氫能產業大會上籤約進入南海。其落户半年後便建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規模化全自動生產線,並投入生產,催化劑年產能2噸,可配套2萬台套電堆。該項目打破了國外對這一領域的壟斷,近期已接到了150輛車的訂單。
“這裏有最高效的政府,最好的營商環境,還有最好的上下游企業。”廣東濟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瑾慧表示,濟平的效率正是得益於南海的服務。
而在未來,還將有更多“濟平”誕生。本次大會上,共有16個項目與南海區簽約。相比以往,項目在覆蓋面和項目質量上實現大幅度提升,擴展了氫能技術的應用場景,完善了氫能的產業鏈條,科技平台對產業的支撐進一步增強。其中不乏中石化、國能集團等“國家隊”項目。這些行業龍頭的引領將有力推動南海氫能產業邁向新台階。
全鏈條產業發展與創新驅動齊頭並進,是南海穩居“領頭羊”位置的致勝法寶。“一個地區的產業能力,不僅在於獲得多少產業項目,更在於能夠形成從科技研發到生產、應用推廣的完整產業生態鏈。”南海區區長顧耀輝表示,南海將繼續從頂層設計上加大支持,產業發展政策將更符合世界氫能發展趨勢,強化政府的科技支撐力。
【來源:佛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