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來實現終生學習?《智能學習的未來》中這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8月5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五部門印發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指南中提出了具體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思路、建設內容。指南中也提到了智能教育領域:“規範在新型教育體系中的教學、管理等全流程相關的人工智能應用,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精準推送的教育服務,實現日常教育和終身教育定製化。”這裏有幾個核心詞:以學習者為中心、精準推送、定製化。

李崢嶸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來實現終生學習?《智能學習的未來》中這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7月9日在上海世博中心拍攝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雲端峯會開幕式現場。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學習變化,消除時間和空間的制約,突破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人工智能方便學習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第一,從信息匱乏時代到信息過載,如何將淺閲讀和深度理解結合起來?使用移動終端,閲讀的停留時間越來越短,比如説一個視頻平均觀看三秒鐘、一篇公號文平均閲讀15秒,一半的閲讀者就會跳轉到下一個視頻或者文章。目前大量的屏幕閲讀是快餐式的閲讀、碎片化的閲讀,如何建立系統化的學習,內化為知識結構,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二,如何運用技術提升自己而不是被技術所綁架?比如説今天的有個常用的詞叫“刷屏”,閲讀者好幾個小時刷過去了,並沒有吸收到有價值的內容。

第三,數字端閲讀很容易從一個鏈接跳轉到不相干的鏈接,如何專注於一個主題學習,有意識地控制自己進行有效的學習,也是一個很困難的事。

因此,智能技術一方面帶來了學習的便捷,另一方面也對有效學習、深入學習、信息篩選、知識結構提出了挑戰。

《智能學習的未來》這本書裏提出了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1,重新定義人類的智能。學習是智能的基礎,人類終身必須堅持。人類智能是一種交織型智能,智商只是智能的衡量標準之一。

2,人類的智能的發展要視為一個整體來發展,包括學術智能、社交智能、自我效能感等等。

3,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來實現終生學習?把人工智能作為人類心智的記錄儀,藉助人工智能來處理海量的數據,實現個性化的學習。

人工智能時代人們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呢?對此問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也有很多共同之處,比如在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發佈了《教育新視野:釋放技術潛能報告》,將21世紀所需要的技能分為三類:一是基礎素養,包括傳統讀寫素養、數學素養、科學素養、信息通信技術素養、金融素養、文化素養和公民素養。第二是能力素養,包括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以及溝通和協作。第三是性格特徵,包括好奇心、積極性、毅力、適應性、領導力以及社會和文化意識。

《智能學習的未來》指出,人類勝過人工智能的地方,也就是我們要注重發展的地方,比如處理數據上,人工智能擊敗人類不費吹灰之力,但是談到辯論、給出理由解釋,人類卻能把人工智能打得一敗塗地。2018年在倫敦舉行的第9屆大使人工智能圓桌會議上,演講人舉了一個例子,清晰地闡明瞭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之間的區別。演講人講了這樣一句話:“媽媽,丹尼在學校打了我,所以我也打了他,但是老師只看到了我打他,所以他懲罰了我。這不公平。”這句話小孩子都能聽懂,但是人工智能卻無法理解。

如何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學習做好升級準備呢?比如説知識是教育中的核心,但是不是智能的全部,而且知識也恰好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完成自動化的,所以需要改變我們和知識的關係。不只是記憶知識,而是要學會提對的問題,培養勇於質疑的能力,必須通過社會互動和批判性分析才能構建起自己對世界的理解。

人類的智能不僅包括對世界的認知,還包括自我認知,理解和識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並能夠根據情境調整情緒,不斷髮展自我效能感,成為終生學習者。《智能學習的未來》作者之一羅斯瑪麗·盧金是國際AI教育學會會長,她認為:“人工智能對人類的最大啓發就是人工智能無時無刻都在不斷學習,永不厭倦,這就意味着它們總是在不斷改進,所以教育體系正確的路徑和方向就是讓人類比人工智能更善於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鑄就成功和智能的基石。如果我們善於學習,世界就將任我們馳騁,人類也將不斷取得進步。”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7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4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來實現終生學習?《智能學習的未來》中這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