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高規格的主攝(億級像素,超級大底?)配上其它副攝像頭和同種規格的多主攝影像模組,哪個才是未來手機影像的主流?”
為什麼會想到這個問題呢?大家都知道手機在影像方面的發展非常快速,後置攝像頭的數量也從一開始的單一攝像頭變成了多攝模組。但是難道未來手機後置攝像頭會越來越多?在我看來,並不會!當手機攝像頭達到一定數量時,出於美觀、實用以及其它方面的考慮,攝像頭的數量勢必會做減法,而這也是今年許多旗艦手機並沒有採用過多攝像頭的原因。
那由此也便引發了我們此篇文章的思考,“在有限的手機攝像頭數量基礎之下,想要提升手機的影像表現,要怎麼做?”
縱觀今年高端旗艦手機在後置影像方面的解決方案,大概彙總下,簡單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主攻單一的主攝像頭,將其升級到當下的最高標準,其它副攝像頭則是普通水準。而另外一類,則是採用多個主攝鏡頭,提升主攝鏡頭的數量,減少或者不採用副攝像頭。
頂尖單一的主攝,普通的多個副攝
代表手機:華為Mate40 Pro(+)、小米11 Pro
目前市面上採用頂尖的單一主攝並配備普通的多個副攝,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是華為Mate40 Pro+以及小米11 Ultra。華為Mate40 Pro後置配備的五攝模組,包括5000萬像素超感知攝像頭、2000萬像素自由曲面電影攝像頭、12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800萬像素多反射潛望式長焦攝像頭。
其中5000萬像素的主攝採用的是索尼IMX700影像傳感器,擁有高達1/1.28英寸的超大底,也是華為迄今為止最大的影像傳感器,也是全球首款將RYYB濾色陣列,四合一像素融合、全像素八核對焦技術集於一身的傳感器,感光能力更強,影像表現非常出色,而另外幾個副攝像頭與主攝相比都要弱上一些。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華為的影像策略是將重點集中在單一的主攝之上,再配備幾個常規的副攝像頭。
剛剛發佈不久的小米11 Pro同樣也採用了這種影像策略,其中主攝首發了三星 GN 2傳感器,擁有1/1.12的 超大傳感器,5000萬像素,單個像素大小達到2.8um,並且採用8個鏡片構成,同時還配備了800萬像素的潛望式鏡頭以及1300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
相同規格多主攝,注重全焦段的拍攝
代表手機:iPhone12 Pro(Max)、中興Axon30 Ultra
同規格多主攝比較有代表性的手機就是iPhone 12 Pro,後置三個攝像頭均採用的是1200萬像素,其中主攝像頭為1200萬像素傳感器(1.7um像素),等效26毫米f/1.6鏡頭,超廣角鏡頭1200萬像素1/3.6英寸傳感器,f/2.4鏡頭,等效13毫米,長焦鏡頭1200萬像素1/3.4英寸傳感器, f/2.2鏡頭,等效65毫米,在不同焦段都可帶來同樣像素的畫質,而且同規格鏡頭在協同工作時也會更好,包括色彩的統一,變焦的順滑等等,都有着比較明顯的優勢。
另外一款比較有代表性的便是剛發佈的中興Axon30 Ultra ,並且首次引入了“三主攝四陣列”,搭載了四攝影像系統,其中包括了一顆6400萬像素超廣角主攝、一顆6400萬像素超人文主攝、一顆6400萬像素超感光主攝(IMX686)以及一顆800萬像素的超變焦潛望鏡頭,從參數來看,三顆主攝均為6400萬像素,其中主攝為IMX686傳感器,超廣角與人文鏡頭均為三星GW3傳感器,同樣也比較注重多焦段的高畫質拍攝。
“一顆強主攝”和“多顆均衡主攝”,你選擇哪個?
上述的兩種後攝模組方案都有優勢也有缺點,一顆強主攝多帶來了最頂尖的影像體驗,包括最高的像素,最大的傳感器大底等,比如1億像素,即將到來的2億像素,三星GN2的超大底等等,它們的加入,讓主攝達到了影像的新高度。但是缺點也比較明顯,主攝與副攝的影像差距太大,不能享受到同規格的影像體驗,而且多個攝像頭協同工作所需要的算力以及優化都需要更多的精力。
而多顆均衡主攝則可保證在不同焦段都能享受到相近的畫質,拉近了主攝與其它鏡頭的差距,而且也為多個鏡頭協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而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無法保證多個攝像頭均是頂端的傳感器,因為成本的限制,會導致無法採用最新、最頂尖的傳感器,所以影像表現比較均衡。
為此,一些手機廠商也做了結合,比如vivo X60 Pro+採用了兩顆主攝,但是不是同等規格,小米11 Ultra也採用了三顆主攝級別的傳感器,主攝為1/1.12″定製超大底的5000萬像素超感光主攝,4800萬像素的超長焦鏡頭以及4800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
最後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也是我們本篇文章所要探討的問題,大家會選擇一顆強主攝配上多顆輔助鏡頭(比如iPhone12 Pro),還是願意選擇均衡的多個主攝鏡頭呢(比如華為Mate40 Pro)?